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找回密码
 免费加入业余无线电家园网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您好CQ!门户! 资讯 摄友世界 查看内容

摄影:我的一种存在与言说方式

2020-5-30 15: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0| 评论: 0

摘要: 钱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任主编(与吴福辉共 ...

钱理群,1939 年 1 月 30 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任主编(与吴福辉共同担当)。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他以对 20 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

每次旅游,我都没有文字留下,我从不写游记。最初以为是自己文字功力不足,但细想起来,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自然,包括自然风景,恐怕不是语言文字所能描述的。语言文字只是人的思维和表达的工具,在自然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

坦白地说,面对大自然,我常有人的自卑感。那些大自然的奇观,使你感到心灵的震撼,而无以言说。

正是这一点,显示了摄影(包括电影摄影)的力量和作用。所谓摄影,本质上是人和自然发生心灵感应的那瞬间的一个定格,是我经常喜欢说的 " 瞬间永恒 "。它所表达的是一种直觉的、本能的感应(因此我坚持用傻瓜机照相,而反对摄影技术的介入),不仅有极强的直观性,也就保留了原生态的丰富性和难以言说性。这正是语言文字所达不到的。摄影所传达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缘分;摄影者经常为抓不住稍纵即逝的瞬间而感到遗憾。这实际上意味着失去了,或本来就没有缘分。

于是,我的自我表达,也就有了这样的分工:用文字写出来的文章、著作,表达的是我与社会、人生,与人的关系;而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则用摄影作品来表达。

我经常在学生与友人中强调摄影作品在我的创作中的重要性,甚至说我的摄影作品胜过我的学术著作的价值。这其实并非完全是戏言。对于我来说,与自然的关系是更重要的:我本性上是更亲近大自然的。只有在大自然中,我才感到自由、自在和自适,而处在人群中,则经常有格格不入之感,越到老年越是如此。

即使是旅游,我对所谓人文景观始终没有兴趣,我觉得其中虚假的成分太多。

真正让我动心的,永远是那本真的大自然。这样的类似自然崇拜的心理 ,还有相关的小儿崇拜,其实都是来自 " 五四 " ——我承认,自己本质上是 " 五四 " 之子。

我一生喜欢戏剧,从小学唱京戏黑头,小学和中学时迷上了话剧,还自编自导自演。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了上海业余儿童剧团,还演过电影《三毛流浪记》中的 " 小少爷 "。

我年轻时讲课也有点表演性,还很强调朗诵。

我的人生也充满了戏剧性,有位朋友概括我的人生是 " 有惊无险 "。

我的这组所谓的表演,就是用夸张的方式表现平时的一些内心情绪。自由地故作歌唱、惊喜、痛苦、幽默、欢乐、作怪、调皮、悲伤、沮丧、谄媚、高呼、沉思……状。这背后自有一种真性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戴着某种程度的面具。连学术上都有面具,你是个教授,就得有个教授的样子;人们把你当作名人看,更要求你有名人的样子。现在,把这些面具全都摘下,完全不像个教授,更不是名人,专门搞笑。别人看了开心,自己也轻松自如了。

在当今中国与世界,以至未来三十年、五十年,也就是中青年朋友所生活的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将成为人类第一大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和我们以前的几代人都不曾遇到过。当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利用、征服的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为主体,并且是可以由人来掌控的。于是,在 " 工业化、现代化 " 的目标与口号下,我们不断地向地球开战,破坏大自然。

现在,遭到了大自然的反抗和报复。连细菌都在反抗——人类原来制造了大量的抗菌素,现在细菌就用变异来反抗,反过来造成我们今天在瘟疫面前束手无策。

现在我们再设计、规划、决定人类问题时,就不能不考虑大自然的存在、反应与作用 。人类中心论从此被打破。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起码要处于平等的地位。

2008 年汶川地震时,作家王安忆说了一句很有启发性的话:" 我们将和自然永远处于较量、协调,再较量,再协调的关系中。"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概括:" 人和自然之间的不断较量与协调,将成为未来三十年、五十年,以至更长时间的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主题词。"

由此提出的,是许多我们从未想过的问题 ;我们既定的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动方式……都会遇到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发展模式。我们讲大自然的报复,其实就是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报复。

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无止境地索取,正是单一的工业化、现代化的特征,自然资源、环境的破坏,就成为其必然的结果。而这样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模式,背后有一个 " 文明进化论 " 的理念,断言 " 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 是一个历史进化过程: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是二元对立的,有落后与先进的绝对的质的区别。必须全面否定前者,以后者全面取而代之。对这样的几乎是天经地义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在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今天,恰恰是应该进行反思、质疑的。农业文明、乡村文明保有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对平衡与和谐,尽管建立在低生产力水平上,但其精神内核自有它的合理性。今天推动改革时,对乡村文明、农业文明就不能采取简单的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应该有所改革,又有所吸取,注意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绝不能走 " 先破坏,再建设 " 的道路。

其次,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必然引起人与人关系的变化。生活在同一自然环境下的各阶层的人,有了某种共同的利益,就具有了全民性。西方已经出现了以解决环保问题为政纲的 " 绿党 ",就很值得注意。

再次,人和自然的关系,还会引发新的伦理问题。这些年围绕动物保护发生的争论与冲突,背后就有一个动物伦理的问题。此外,还有人倡导 " 简朴、自然的生活 ",以 " 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都是在人的生活方式上提出的新问题。由此展开的是一系列的形而上的宇宙观、天命观的哲学讨论,重新提出 " 天、地、人关系 " 问题,中国 " 天人合一 " 的传统观念,这些年被广泛关注,当然不是偶然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程序

小程序扫码登陆

QQ|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4-5-21 05:04 , Processed in 0.0860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