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找回密码
 免费加入业余无线电家园网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50|回复: 0

强调办学特色,加强基础教学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09-11-7 18: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关注
强调办学特色,加强基础教学 ──“舞台美术设计基础课研讨会”综述 为切实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指示精神,提高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中国戏曲学院教学改革;为具体落实中国戏曲学院针对教学评估以后的整改措施,更加明确戏曲舞台美术的办学特色;为加强改革力度,促进课程建设,同时为带动今后与教学相关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国戏曲学院于2007年7月18日召开了“舞台美术设计基础课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邀请了四十余名专家学者,他们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兄弟院校,以及中国京剧院、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电视台等艺术院团。专家们集思广益,分别从课堂教学和创作实践等多个角度,对整个舞台美术设计教学,尤其是针对设计基础课程建设,互相交换各自不同的观点,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专家们认为这次会议意义重大,不仅从基础教学研究入手,为整个舞台美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加强特色办学开了一个好头,而且从“教”、“学”、“用”三个环节来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勾通平台。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话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怎样为舞台美术的各个专业方向搭建合理的设计基础课程结构;二、如何使设计基础课与专业创作课之间的衔接更为顺畅;三、怎样通过有效搭建设计基础课程结构,向学生灌输造型意识、空间意识、材料意识和实际操作意识。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巴图教授在发言中表示,院方对研讨会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学院与外界相互勾通与学习的好机会。他谈到,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自1979筹建,并于1982年招收第一届戏曲舞台美术本科班以来,一直秉承传统戏曲文化这一主线,不断开拓进取,现已形成拥有“戏曲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戏曲服装设计”和“化妆造型设计”四个专业方向的、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在今年春季进行的教学评估中,专家们对该系的专业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实践场地等办学条件,给与了充分肯定。针对下一步具体落实教学评估以后的整改措施,更加明确舞台美术系的办学特色,切实贯彻《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并结合《中国戏曲学院“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学院将分期分批组织教学研讨。这次研讨会将抓住设计基础课程建设这个点,并以点带面,全面分析研究舞美教学与课程建设等问题。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曹林教授在开场白中谈到,春季的教学评估以后,就想通过研讨会的方式促进一下教改工作。相对而言,艺术教育的本体研究一直比较沉寂,往往会被个人的艺术创作所掩盖,或者把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混为一谈。经过这次教学评估,使我们对艺术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现在要回到教学的本体上,做一些基础性的研讨。舞台美术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型专业,设计基础和各个专业方向,涉及面较广,都很重要。最终决定从最基础性的东西入手。教学效果要由社会来检验,专业教学是显性的,一目了然;而基础课的效果是隐形的,就像建筑的地基,一般看不到,这很现实,也很残酷。基础课教师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们的奉献不容忽视。另外,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常教常新,不是求得结论而一劳永逸。所以没有什么对与不对,只有合理不合理,需要一个过程来检验。这个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今后还要陆续召开各个专业方向的研讨会。 一、沥清教学改革思路 合理搭建课程结构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副主任李威副教授首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2007年毕业生作品展。同时,他也指出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当前,突出的问题就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普遍偏重于西画造型基础训练,整个一年级都是这样种课目。虽然对学生的造型能力有所提高,但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训练内容单一;二是接触专业太晚,对后续的专业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这种现象,舞台美术系已经开过若干次教学研讨会,大家都认为现有的基础课设置上存在问题。由设计基础课教研室主任黄健副教授牵头调整的方案,针对性比较强,想通过更大范围的研讨,对这个方案加以论证,使其更加完善。 舞美系设计基础教研室主任黄健副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设计基础课的改革思路:以往的舞台美术设计基础课的关注面过窄,主要偏重于单一的西画基础训练,对国画基础、装饰基础、创意基础、理论基础以及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等课程内容有所忽视。舞美设计专业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设计”上,所以,怎样启发学生从考前绘画训练转变到设计的概念上来,是非常重要的,是教改思路的基础。另外,舞台设计、服装设计、化妆设计、灯光设计等不同专业方向,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应该在结合其共性因素的同时,考虑不同的专业特点来搭建基础课整体结构,而不能千篇一律地把基础课简单的定位为绘画基础训练。这是教改思路的着眼点。因此,改革后的设计基础课将有五个板块组成:一是设计基础(包括造型基础),二是形式构成基础,三是装饰基础,四是软件应用基础,五是理论基础。此外适当安排一些短期的讲座课或选修课,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如,低端的表导演知识课,工艺美术课等等。 中国传媒大学宋东葵副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她在发言中提出了自己对设计基础课的分类,应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技法表现,二是形式基础,三是理论基础。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都应该在低年级解决。这中间,对舞美设计的各专业方向来说,“形式基础”课所占的比重还要更大一些。关于技法表现的内容,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绘画技法表现,二是对各种软件的应用。北京电影学院的宫林教授认为以上提到的“五个方面”比较全面,有一定的科学性。另外,他指出了基础课中电脑软件教学的重要性,并强调不能单一地局限软件本身的学习,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来学习软件应用。比如电影学院要求学生把自己拍的东西进行剪合编,这种做法很实用,使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得以顺利衔接。中国戏曲学院杨晓军老师接着谈到,我们应该把电脑软件的学习列入基础课群,在教学中把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教给学生,后续的学习交给社会去培训。理想的方式是建立“专业工作室”。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的软件操作之后,再进入专业工作室,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利用软件进行专业创作。 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薛殿杰先生年轻的时候曾在德国学习戏剧,对欧洲的舞美教学体系比较熟悉。他谈到,由于舞台美术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也包括从业人员的技能问题,所以德国的舞台美术专业教育一直是五年制。尽管我们不能改变我国的四年本科教育体制,但可以把现行课程进行适度调整,把四年中的学习内容分为重要的,必修的,和相对次要的,可以作为选修的,使整个结构更加合理。他认为基础课的组成应该着重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眼,二是培养学生的手。所谓培养“眼”,是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德国的学生学习自由度比较大,教师完全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去画,不限定材料,也不限定表现风格,所以每个人的作业个性都很强;所谓培养“手”,就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德国,学生必须到院团跟演出、做计划、搞设计,我们现在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这中间有很多原因,首要的就是我们的剧团演出没有演出计划,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他还补充强调了两点: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史修养非常重要,有利于未来设计师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二是要使学生增强科技观念,当前的舞台都是机械化舞台,应该加大对操作能力的培训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鹏副教授认为,与造型艺术相关的各个专业,在基础课的设置思路上有一定共性。基础课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他对当前依然沿袭把架上绘画作为基础训练模式的做法提出质疑。他以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业在近年来进行教改为例,说明设计创意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这几年,他们尝试性地在艺术设计专业招收了文化成绩较好,而按照传统眼光看绘画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基础训练中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基础课来教学,而是大力加强设计创意训练,并引入实际案例教学。这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字能力。当然,强调文字能力不是写几篇文章的概念,而是对文字的解读能力。学生的创意练习从文字叙述开始,如果可行,再去找一个合适的表现技法来具体实现。实践结果表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就业方面呈现强势。也就是说,设计基础的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应好好研究当前的人才市场供需状况。宁可在创新中失败,也不要在沿袭中成功。中国戏曲学院马路副教授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基础课不能仅仅是素描和色彩,它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实践教学等等。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他觉得在讨论基础时能与学生毕业后的情况相联系,是一种更加纵深的思考。 二、强化办学特色意识 有效设立课程布局 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办学特色。各个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改革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从基础教学研究入手,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蔡体良先生认为,近年来的改革开放给社会价值观念带来巨大变革,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正面和负面的都有。有些教学思想上的混乱,主要原因都来自于基础课的设置。如何设置设计基础课,与办学特色有直接关系,不必千篇一律。舞台美术家应该是一个“杂家”,但要有所侧重,不能杂到没边。在基础课中,除了适当安排像素描彩画这些共性的东西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设置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对舞台美术产生兴趣的课目。对中国戏曲学院来说,中国画、传统装饰等课程就很重要,忽视了这些内容的训练,将来在专业设计课中就很难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戏曲学院谭元杰副教授在发言中也提出强化特色办学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以前的基础课教师结构太单一,多为绘画教师,这种现状应该有所改变。特色办学是立校之本,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高等学府,理应建立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中央美术学院储婷老师指出,当前各院校的基础课基本上大同小异,几乎没有个性。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点,基础课中的共性内容,应该给学生灌输一些独立的学习方法,譬如怎么利用软件,怎么通过互联网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第二点是加强综合设计训练,就是在以上提到的基础训练之后,再加一个环节,把每个训练内容联系起来。其实,这也是对基础课关联性的一个检验;第三点,不同专业的基础课一定要有针对性,院校特色与专业方向是决定搭建舞台美术设计基础结构的关键。要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特色,才能使学生的整体设计与众不同。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在创办之初,就在考虑如何体现它的特色。最初的创办人之一赵英勉教授说,当年我们考虑基础课时,把一年级的主要课程都安排成素描和彩画,把体现特色的部分,都放在高年级的专业设计中。运行一个阶段以后就发现这样做是有问题的。纵观舞台美术的各个专业方向,所谓基础,主要还是设计基础,与绘画的造型基础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后来在二年级加强了传统与现代装饰基础以及国画等训练课目,目的在于加强民族艺术的培养。这几年的变动很大,第一年完全上绘画课而不接触专业,不太合理。因为考生们从高中学习绘画基础,到进入专业院校学习戏剧,中间需要一个相当大的转变过程。我们以前强调新生入学后要有两个转变,一是在专业视角上的转变,要从美术转变到戏剧;一是造型观上的转变,要从西洋艺术基础的训练转变到民族艺术的兴趣,这是突出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举措。他建议,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条件和基础能力,由专业教师兼任一部分基础课。中国戏曲学院服装专业刘小庆副教授就本专业的基础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戏曲服装本身就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要培养与其他院校不同的学生,首先就要关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运用一些特殊方式,比如在基础课中加大传统装饰图案的课量,使学生树立传统造型观念与装饰观念,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独立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东西。同时注意联系实际创作需要,有效衔两者之间的关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的王立庆教授,原来是一名舞台美术设计师,后来转到教学领域,他提出的见解比较独到。他认为,基础教育是一门独立学科,它决定了一个院校的办学特色。中国戏曲学院是一个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戏曲高等学府,办学特色十分明显,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卓有成绩。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智慧。从市场角度看,可以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大众教育。但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单纯,还需要具有专业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意识。南航艺术学院也在考虑自己的办学特色,王立庆教授主张从本科教育的师资结构上解决基础课问题,由学科带头人牵头,建立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把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都贯穿到这种教学体系中去。南航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各学科都有一些优秀人才,如果把多学科的交叉影响渗透到舞美教学体系中,可以建立一个从基础到专业再到实践的完整体系,益于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之间的转化。 来自同一院校的龚生明教授指出基础课的问题所在,就是基础教学和设计实践衔接不畅,两方面都处于孤立状态。南航艺术学院是一个新单位,基础薄弱,这一点是它的是短处;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上没有什么旧框框的拘束,是其长处。其中的舞台美术专业,在基础教学中比较重视电脑应用的训练。这种现代化手段用处很广,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大有好处。舞台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一味重视理论,会带来很多问题。但在毕业时需要论文写作,所以在基础课环节中就要安排一定量的理论课,关键是度的把握。现在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客观上缩短了教学时间,实际教学只有三年。那么低年级的基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低年级的课程布局中,应通过一些课程引导并强化学生对舞台美术专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画画,这值得深入思考。中国戏曲学院徐宏副教授认为,要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明确,就必须安排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不必把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分得那么明确,这样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是非常有利的。不能把绘画作为基础课的全部,尤其是把某一种风格的绘画当成唯一的训练方法,那是错误的。另外,在课程设置的总体布局上,既要具有合理性,也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应该考虑从基础课过程就开始灌输,这个时期的课程都比较好操作,等到学生往专业方向上发展的时候,再去谈这些就为时已晚。 三、明确基础训练目的,充实基础课程内容 围绕舞台美术设计基础课的结构设置,与会专家展开热烈讨论。中央电视台的资深设计师张旭先生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的重要性。角色教育应该在基础课中加以体现,首先就是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其次是要明白本专业的性质,加强动手能力训练;再次,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要懂得舞美设计师这一角色,应具备向别人推销自己想法的能力,就像一个销售员那样。他认为,现在各院校一直沿袭着传统教学模式,尽管在强调绘画能力之外,也加强了软件学习,但缺乏创意基础的训练。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基础训练的目的很不明确,致使多数学生毕业以后仍然不了解舞台,不熟悉材料,不懂制作工艺,其实这些问题在设计基础课中就应该解决。另外,他还提出基础课中应该设置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内容,从低年级就应该学会绘制标准制作图,不能将来到了工作岗位,还不会在图纸上标注符号。 针对基础课的训练目的,章抗美教授介绍并分析了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的情况:它主要由史论课、技术课和造型基础课等课程组成,另外,各专业方向之间互为基础课。作为系主任,他认为培养舞美专业人才的独特性,绝大部分取决于任课教师的独特性,应该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宽容教师的个性和特色,教师队伍的特点会对教学产生一种增效作用。各个院校的基础课不必统一,应该各有特点。比如中戏舞美系现有六个专业,分科细腻就是特色。当前,舞台美术创作已经多样化了,但沿袭下来的造型基础课却没有相应的改变。他强调改革要重视体系性和系统性,提倡稳步改进,在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先立后破。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设计基础课既要有丰富的内容,也不能使各单元之间相互孤立,它们之间应该有所联系,而且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应有某种递进关系。中央戏剧学院黄意如教授认为设计是为演出服务的,要受到剧情等诸多因素限制,所以舞美设计专业具有明显的限定性。反过来说,这种限定性也给设计者提供了创作基点,具有逻辑上的衔接性。这就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限定性训练,如气氛、环境等等。这是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黄意如教授在谈到绘画教学时说,戏剧学院的绘画基础课还是按照美院的方法去画,这是有缺陷的。绘画的思维模式主要是从表现自我出发,而设计则是有限定条件的,尤其是舞台美术,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绘画基础课应该训练学生对限定性的认识,包括对想象力的训练,都应该纳入有限定条件的训练。中戏舞美系的绘画课,要求教师给学生指定情景、指定气氛、指定位置,要求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写生。只有这样,绘画才能和设计有接轨的点,做到从绘画基础课到设计基础课的转换。 中国戏曲学院党宁副教授认为,从整体上看,在当下的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有所缺失,尤其是基础教育更为严重。我们的学生现在不了解元杂剧,读不出一首诗的韵律,也根本没有条件接触类似“社戏”这样的戏曲演出方式。而戏曲艺术恰恰就是倾向于诗化的文学描述。所以他们对戏曲的认识,基本上是拿欧美概念套中国的戏曲,很尴尬。作为专业设计教师,感觉压力很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应该严肃反思课程体系的架构。就基础课来说,以写实绘画为主,把学生训练成离开模特儿就不能画画,有悖于戏曲学院的培养模式。他提出要在基础训练中同时把握好造型基础和造型意识。造型基础是解决画什么像什么的问题,而造型意识则是教给学生以某种思维方式。以往的基础课,素描注重光影,色彩就是油画,都以写实风格为主。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相对好解决。但是怎样在基础课环节中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本体有所认同,是各院校共同面临的综合问题。中国京剧院一级服装设计师张希蛾女士在发言中也谈到,在基础课中明确传统文化的训练内容,非常重要。另外,还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专业兴趣问题,在招生考试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学生是不是喜爱戏曲,明确提出专业的方向性。不可否认,有的学生就是为考学而考学,考上哪个算哪个。等学生都入了学,再从中选择对戏曲感兴趣的人,那就被动了。她提出,不妨尝试从考生中选择一些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即使绘画基础不太好,只要他确实有志于从事戏曲艺术工作,录取进来加以培养,也比那些只是绘画基础较好,但完全不喜欢戏曲的学生要强。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兄弟院校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翔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常务副院长韩生教授由于工作繁忙,虽未能亲临会议,但都以多种方式表示关注。徐翔教授专门送来了三千余字的书面发言稿《舞台设计基础课程结构的随想》。他认为,中国的高等舞台美术教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水平在世界上是不可低估的。在本科教学初期,我们学习了以苏联为主的国外舞台美术教学经验,我们还很好地继承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美学传统。他认为“基础”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设计课程本身的基础教学,以舞台设计为例,如观察生活小品、空间构成小品、材料造型小品、人物环境空间小品、舞台事件小品与动作空间小品等等;二是为培养舞台美术人才而设定的基础教学部分,如素描、色彩、国画、雕塑、构成、建筑和舞台美术史、美术史、建筑史,以及所谓舞台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的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化装设计和技术制作课程等等。通过大学本科四年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某一专业基础理论研究和推理能力,具备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中央戏剧学院十分重视在校生和毕业生提出的建议,这是教改的重要依据之一。比如在2007年7月对舞台美术专业在校生的调查报告中,学生们普遍反映的问题有两条:一是希望调整基本功训练与创作教育的关系。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时间过于冗长,对创造力方面的训练却明显不足。建议改基础绘画为舞台色彩训练和主题创意性的造型、绘画训练。二是希望加强电脑软件应用教学内容。学生目前面对强大的图形处理工具和图像生成工具束手无策,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依然用老办法来解决。目前,国外在设计中利用电脑模拟舞台现场效果,分析方案、调整方案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认为来自学生的意见非常重要,它体现了受教育者对基础教学的体会。设计基础是个太沉重的问题,为基础教学提出一个明确的课程改进清单,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课程设置的调整比较复杂,其中涉及到许多因素,诸如教师的、学生的、毕业生的、戏剧门类差异的、来自与国际舞台美术比较的以及经费因素、办学条件、地域的和教育战略方面的考虑。因此,60年所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便是改变也应该是试探着的,要一点点的来。 四、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有效衔接课程关系 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舞台美术专业开办于28年前,从那时起,与戏曲学院之间在舞美教学方面就有密切联系。其创办人之一,李智良教授始终关注基础教学。他认为大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教育,重点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进入专业创作阶段之前先有思想上的认识;第二个阶段是专业教育,它能影响一个人的终生职业;第三个阶段综合了前两个方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性教育。舞美设计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这个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就应该是一个杂家,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这方面有很生动的教学案例,比如在小品练习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尝试各种材料,通过训练了解艺术语言的丰富性。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终生。有一个军艺的毕业生,到院团搞设计,有一次他遇到一个戏,需要在舞台上营造意象化的树林形象。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做过一个类似的练习。就去日用杂品商店买了一些大扫把,都喷成白颜色,再有规律地排列在舞台上,在灯光的照射下,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所以,设计基础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对各种材料的多视角关注,要让学生明白,舞台画面的构成手段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 大家一致认为,舞台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在基础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演出环境的复杂性,就不能孤立地偏重于某项训练。应该在基础课中合理配置长期与短期两种不同内容,使基础训练既扎实又生动。中央戏剧学院的刘杏林教授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观念多变的时代,视觉信息交流非常发达,对很多问题都要重新审视。他从宏观的角度对舞美设计基础课的组成结构和相互衔接提出了几点看法:一、面对当代艺术观念变化更替迅速的现状,应该重新审视舞美设计基础课,应走向简单化,而不是复杂化;二、电脑软件的使用和绘画能力的培养,都是在训练视觉表现方法,都不能忽视。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那些按考试标准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到了高年级的设计创作阶段,不见得就继续优秀。应该围绕能否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潜力,去思考基础训练的思路;三、设计基础课程结构应具有系统性,并且要具有可持续的操作性,而不是和其他阶段没有联系性,张三的观念很好,就请他来上一段课,李四的好,再请李四,甚至放弃了对宏观教学意图的把握。从可持续性上讲,绘画训练表现出日复一日的工艺训练特性,在基础课群中仍有一定价值;四、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状态。要重视学生个人兴趣的养成,使学生每天都觉得有所收获,是主动学习而非被动灌输;五、基础训练课程安排,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本体文化语境的认知能力。一个成功的设计家总是要有文化土壤的,必然要与整体文化背景相关联。综上所述,刘杏林教授认为正在进行的基础课讨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定论,此过程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对设计基础都有一定的陌生度,一切事情在这个过程都是很有价值的。 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刘伟副教授从制图到制作之间的关系,谈及了对加强材料意识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的基础教学中严重缺乏材料意识和工艺意识的培养,学生们只会画图,到了制作环节就束手无策。所以军艺也想把基础课与专业教学在形式上分开,向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学习,设立单独的设计基础教研室,使基础与专业之间能有效衔接。针对实际操作意识的训练, 军艺周丹林教授提出了他的见解,一、对实践能力和实操意识的训练应该表现在多方面,比如在基础课中还应该有设计阐述方面的训练,要说明设计意图,描述设计的艺术价值,需要很好的理论修养,而不是要多少木方多少钢筋就能说明问题;二、对高科技的东西不可心存偏见,要把它理解为训练动手能力的一个环节。打个比方说,骑自行车跑,骑三轮也是跑,开汽车也是跑,你不能说开汽车对你的腿部锻炼不利就排斥它。电脑不会束缚想象力,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周丹林教授对表导演知识课的设置表示赞赏,他认为,如果从事舞台美术工作的人不喜欢看戏甚至不懂戏,那就根本没法从事这个行业。兴趣来自陌生化,一个低年级的学生,许多东西都不懂,这也是好事,只要合理引导,会很快关注这个领域。 上海戏剧学院潘建华教授认为此次研讨会是一种踏实研究教学的表现,全面提高教学本科教学质量,各院校都应潜心努力。关于基础课的讨论,一直就没有间断过,上海戏剧学院在前些年也搞过类似的研讨会,当年余秋雨院长就提出要加强舞台设计的文化修养。但没有很大的改观。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来自于教师,我们往往习惯于按照教师的特长安排课程,而不是反过来思考。上海现在就有学校尝试取消基础课,直接带学生参与设计案例,从事实践,社会对他们的毕业生是百分之百接受。同一份工作,上戏舞美系的学生竞争不过他们;另外一个原因是对舞台美术专业的认识不足,这个专业的操作性很强。有的人说得很过激,说舞台设计是木匠,灯光是电工,服装就是裁缝,这种认识当然过于片面,但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说,有必要深层次地探讨绘画与上述专业的区别点契合点。上戏舞美系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调整的核心,是让学生在一进校门就接触专业知识,而不是把绘画基础训练与专业割裂开来。关于戏曲学院舞美系在基础教学中加强图案课程,他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图案创新方面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要切实做到继承与创新并举,使学生不仅了解图案的基本规律,而且要从材料、工艺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学习,为专业设计打好基础。中国戏曲学院的张连教授在发言中建议不要急于大动大改,应提倡教改过程的“小步快走”。基础课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要谨慎小心,不可激烈变动,我们应该先拿出一些时间研究一下如何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再研究一下如何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比例和关系。他强调指出,绘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绘画基本功训练应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技术的提高只是一个方面。 正如徐翔教授在书面发言中所言,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的提议十分有意义,希望如此方式的讨论能够继续下去。无论如何,不能固执己见、裹足不前。尤其是作为国粹的戏曲舞台美术教育,世界上还没有先例让我们参照,对此,我们应该深思。 作者:曹林

本版积分规则

小程序

订阅号

QQ|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4-5-18 20:16 , Processed in 0.0926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