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金币 元
银币 角
铜币 分
诚信币 金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回帖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个人主页
已绑定手机
|
“戏曲演员不怕冷”
( l- N7 j( z" {& X6 W. ^ _( c2 d' k2 r4 x3 K3 a, X$ q
——山东省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探班记
: {+ j" x. {# j
8 E- A k: s8 `# {近日,鲁西北初春的一个普通日子,记者走进山东省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的剧场内,近30位演员正在台上练功。水袖练习、把子功、压腿、跑场……春寒料峭,偌大的剧场里只有舞台开了面灯,台下黑漆漆,冻得人坐不住。
& F, s T+ z4 E" [; M3 ~8 n
+ Q1 X" `" E( I, n. v. \$ }2 ]6 K8 u4 M第一个问题浮现在记者脑海:演员都得脱了外套练功,为什么剧场不开空调?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院长张玉臣的回答令人有点意外:“剧场大,空调烘热了得老半天。最关键的是,咱们不少演出是在室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农村舞台可没空调。”' U; q+ R+ g! ^. F& b+ H
: |; v' t' B; {7 O6 i( W) @6 j; d说这话的时候,台上演员秦晓翠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山东梆子的经典动作。她是河北馆陶人,老家离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约70公里。早些时候,她从学校学完戏,进入山西一家戏曲院团工作。2021年,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她考入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初来乍到,剧院给她的印象是“团风好、老带新”。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她刚来参加排练,走下舞台便被剧院一位老演员拽住,仅仅因为一个动作,跟她讲了半个多钟头。末了,老演员又拉着她的手回到舞台,手把手传授她技巧。
# o4 M/ N" B$ i: S3 ]- d8 j4 q* Z
秦晓翠说,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反复上演。团结向上的风气,让她迅速融入剧院大家庭,每次走上舞台不敢有丝毫懈怠。: |& m/ ]4 }9 R2 D8 j# t
2 c4 C. W/ [* S% |; E+ s& j4 J舞台上,张乾站在秦晓翠的身旁进行排练。1990年,张乾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戏曲世家,父母都在剧团。记者问起她来聊城的经历,她将宽大的黑色羽绒服套在身上,捂嘴笑着说:“我的经历比较复杂。”
$ p) Q3 r, I5 \4 r
( N5 H: I3 D' b1 R2007年,张乾从济南一所艺术学校毕业后,到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工作。10年之后,因为孩子没人照看,她选择回到老家徐州,继续当演员。2024年春节刚过,张玉臣给她打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回来。
/ ] {7 l; x% E+ x/ n' e% A* C, S5 f9 a6 H
接到电话的张乾考虑了小半年,毕竟她在徐州的剧院待遇也不错。但是最终,她选择再次回到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她说:“回来的理由很多,让自己下定决心的一条是,这是一家分外爱惜人才的院团,这儿像我的家。”3 `8 u6 V* j7 U& P: u
/ i4 Z& h( v; j
再次走上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的舞台,张乾的心情复杂。走的时候,她是剧院年龄最小的演员之一。多年之后回来,新的年轻面孔不少,她成了中坚力量。她的原话是“感觉肩膀一下有了沉重的担子”。7 k& @% H' { V1 A5 m- D: G
4 @6 i; [- e8 Y& k4 F; B今年1月16日,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复排的山东梆子《海源阁》上演,秦晓翠、张乾是剧中的两位主要角色,表演水平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张玉臣说,戏曲演员在舞台的黄金时期也就十几年。舞台不掺假,演员水平行不行、有没有练功,台下观众一眼就能分辨。
$ Q$ M7 C0 ?# V+ w! i1 D
! l6 R; G" f5 E& o- e9 f这几年,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一直在完善人才梯队。由于历史原因,剧院曾面临人才断档,好在政策及时出台,剧院又有了进人渠道,对优秀演员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q, {3 L& E$ ~( u; m
9 V. [- J% F+ [+ m9 g+ t+ Z2021年至今,剧院共招聘16位青年演员,他们都是35周岁以下,来到剧院即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 c+ m0 h6 j- J _" s1 Q ^% l/ `& `9 g
]. b! z7 K$ _
采访结束,张玉臣将记者送到剧场门外。走出剧场,张玉臣笑说:“早知道咱在院子里聊了,这比剧场里暖和多了。”$ @; b3 J |: H5 ?% B2 i
5 X8 t8 ?" c, Z$ W: s6 }1 N+ ^
张玉臣说,戏曲演员不怕冷。农历正月初六,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开启了“送戏下乡”的日程。天冷,演出的地方又是乡村,怕大家在露天的地方冻得没法化装,院里要求大家早上5点集合,统一化完装再出发。
$ p1 y* e. K3 b
; R ?, ^1 v1 i: v所以,农历正月初六,在聊城市的一条乡间小路上有这样一幅场景:早晨天未亮,路两边的麦子地还有雪,狗吠声远远传来,一辆大巴车疾驰而过,乘客们的脸上涂着油彩,正在歪头补觉……
9 R, t& n. @/ v: F, f" p! S) B& L: F# g( J' G( b6 a2 F/ _7 r8 v
“今年,剧院还有数十场‘送戏下乡’的演出等着我们。”张玉臣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演出内容,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让‘送戏下乡’真正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本报记者 苏 锐 文/图)
3 w8 r9 t% [. B; \6 K
3 q) y& K3 V% m" t V$ u来源: 中国文化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