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金币 元
银币 角
铜币 分
诚信币 金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回帖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个人主页
已绑定手机
|
战车“守护神”
! }$ p* l# Q6 p* d9 q* W6 M, ~- e3 t: c( t( W- D
■陈一跃 夏泽华: b! M2 X2 u$ Z6 {+ L1 l' `2 h* B
+ u* F2 k3 i+ Z
晨曦微露,海军某旅训练场,一场演训活动即将展开。担负保障任务的修理技师宁超恒和战友正在场边待命。0 p% |; c+ A' o& h; @
% q7 Q( ~1 J, o
潮湿、泥泞……宁超恒一边判断环境可能对战车造成的影响,一边调整遇到故障时的解决预案。
7 o# X) i4 G G+ G7 Y6 r" z+ ?: j6 R
“3号车熄火。”演训开始不久,指挥所传来消息。宁超恒提上工具箱火速奔向故障车辆,钻底盘、查部件、测电路,很快找到故障原因。他立即更换了故障零件。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战车重新汇入铁流。
" c+ t+ t2 Y# ?1 J1 t* A; l, P+ @1 ]7 _' a7 }5 v, G( T9 }
转身走下训练场,宁超恒满手都是油污。& S7 b' [3 o" z; T
( c3 Y8 D" `+ Y3 G
战车修理技师都是战车“守护神”。身处修理车间,他们常年与工具器械为伍,和底盘机油做伴。车间里没有战火硝烟,却依然有激烈的“战斗”:宁超恒和战友要在并肩作战中,让每一辆“趴窝”的战车重获活力。
0 G8 k) o# h5 o3 L( G: ^6 k; `4 ?0 L, }
居于幕后,修理兵的工作总是十分辛苦——
- Q% W. ?, b8 l$ ]: {1 I8 d+ h3 u( k: _: j- u
每次检修车辆,底盘技师董元飞都会在底盘下待上几个小时。车间内温度高、气味重,他检查管线时顾不上其他,脸上衣服上总是沾满油污,被汗水一浸就成了“大花脸”。长年累月的作业,让他的皮肤粗糙。那双大手长满老茧、关节粗壮,像老虎钳一样有力。1 ?2 b. O4 I+ _, i& E& d% f
" c: l* ~0 r r) }, B# p
居于幕后,修理兵的工作也会面临风险——2 h( v3 G1 q6 [3 H
* ~) U. G0 O% t8 p/ A一次实弹射击训练,一门火炮突发卡弹故障。危急时刻,火炮技师孙淼第一时间提着工具箱赶过去,独自展开检查抢修。火炮卡弹,稍有不慎就可能车毁人亡,他却靠着胆大心细化险为夷。每次遇到类似故障时,孙淼都是那个勇于冲锋的“逆行者”。8 h8 G3 p9 W! \$ g( Q S
; L/ r% Y8 S; N, ]- |6 e& z
居于幕后,修理兵的工作必须耐住寂寞——
3 A: q6 f/ Q) Y6 j0 A4 V% W+ ?/ P; {
雷达技师郜凤军还记得,一次训练中,雷达侦察车收不到信号,他在方舱里一边试机,一边进行故障检测。雷达内有上百条线路,让人眼花缭乱。郜凤军从一个元器件摸到另一个元器件,从一条线路顺到另一条线路,最终成功排查出故障所在,让雷达功能恢复正常。在他看来,耐心细心专心,不厌其烦地将每个不易察觉的症结解决到位,是一名雷达技师的基本素养。- y |1 H$ d# J( m9 f- D
4 Q# b, m! X+ |1 u8 P“谁说‘幕后’不是大舞台?奋战在修理车间,我们同样为战斗力建设挥洒着青春。”宁超恒感慨。
: m+ Q% U! i6 w7 Y6 N5 B9 J6 R& ~: [( r# B6 [3 ~1 k
每一个专业,都是战斗力的一环,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坚守在布满油污的底盘下,战斗在雷霆万钧的火炮旁,还是深耕于交织缠绕的雷达线路中,他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都是在为战车“保驾护航”。# P# d! A: k m+ F9 }
: m; r; Z: J; w! M7 j7 a夕阳西下,一天的训练结束。当战车驶出训练场,宁超恒和战友却要转战车场开始新的忙碌。
5 n1 o8 b. L$ J- P8 Y% B* B8 Y1 E! i8 X6 W5 n
这群修理兵知道,他们的青春将在修理车间飞溅的火花中闪闪发光。这些维修过的装备,将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努力,以更好的姿态奔赴战场。
0 Y* X! c+ @6 F. m8 e4 r; n8 h' q+ G% }0 y
战车修理兵的“工匠精神”
1 W/ L$ j3 M, a+ d; e7 h
3 J0 h$ Y% a4 l+ `, ?& z0 T■张飞龙 夏泽华 莫海明 滕春峰, o7 q) t' z/ y, F) {" w7 B
; `. u5 x; D# _% r4 j! d
9 {6 U- D+ _ F
, z8 U P. H$ D. J9 ^$ m& ?; \某旅组织野外训练。陈强摄8 H8 h! _* m n& l
7 X9 j$ z$ b1 X! @. N: ~沙场上,战车纵横飞驰。车间内,工具叮当作响。) R) [7 L, v; E
: n& m( K! c9 @' I0 Z" b8 p$ A/ b对于战车修理兵来说,他们的舞台虽在“幕后”,但各不相同的角色,演绎着同样的精彩——# o7 G4 K) ]! a$ H
& X3 ~. F* T* O2 w% L2 }. e; E4 |“快”,是底盘技师的战斗力。底盘是战车的“腿”,他们只有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维修,才能保证战车第一时间奔向战场。
5 _ t$ c- c2 N% h2 @- q B# M: ~, K9 y- u* G0 r4 ^5 R' L
“险”,是火炮技师的关键词。火炮是战车的“拳头”,每天跟暗藏雷霆的炮筒火药打交道,他们难免会遇到危险,却总是勇往直前。
- o; Z; X6 y& g
0 |! _7 r- K$ V; u: ^“精”,是雷达技师的座右铭。雷达是战车的“眼睛”,面对精密复杂的线路与部件,他们唯有怀揣一颗精耕细作之心,才能为雷达“把准脉搏”。
o8 Y+ I. ~! K* t; l3 J, N- ~% z# s. |- R+ ~2 `
今天,让我们走近战车修理兵,见证他们的“工匠精神”。2 O- _4 Z9 @; P, x" V' K
: M- z8 L R3 r3 d, L8 Y& S底盘技师——
% j! p5 m6 c+ k2 e4 {- r9 b" r, d$ F& x/ z3 M( Y' \+ Y* Y
让战车重新在战场飞驰,一刻也耽误不起5 K# E3 E& R' w' i, }% o `
# [( n3 R/ G1 a6 v
南国秋日,某装甲训练场依旧热浪滚滚。修理车间内,海军某旅修理连底盘技师张自银,正在一辆步战车底盘下认真检查。1 j9 ]' g* _( h p) V) v. e
: J6 X! t# d/ j5 k2 _+ _步战车方向盘不知为何被锁死,张自银要对方向盘下的底盘部件逐一排查,寻找“病灶”。扳手拧、铜锤敲、钳子掰、仪表测……他时而调整姿势,时而变换工具,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在车间里回荡。
+ V/ L/ S2 z& @/ M) P1 c- }" g( s) w
底盘下闷热难耐,才过几分钟,张自银的额头已冒出汗珠。为了尽快让战车重新跑起来,他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汗水流入眼睛时,也只是抬起手腕擦一擦。半小时后,张自银终于找到原因,成功排除故障。, g; m' U \, z+ E1 {7 ]' D* d' z
+ M/ E* a. |9 j: K与装甲车打了6年交道,张自银深知底盘的重要性——这里汇集着关乎战车启动的大部分硬件与电气部件,一旦停止运转,就意味着战车“趴窝”。; r/ D/ E. A, C+ K4 t# {
6 o' j9 W3 r! r) r/ Z1 E8 p
“底盘是战车的‘腿’,车行万里全靠它。所以底盘出现故障时,我们必须以最快速度排除故障,才能让装备尽早恢复行动力。”张自银说。# p7 M% n; j( u. f) h
1 K: l) S, ]4 N. K/ N
张自银还记得那次,一辆战车在训练中突然熄火。接到命令后,他带着两名战友火速前去抢修,发现是底盘离合器损坏,需要更换新部件。
/ U5 w5 a) S( q0 |3 `
. N6 i, e& z) C7 L& R更换离合器,说起来简单,却要把底盘下的一体化动力装置先拆下来。该部件管路密集、重量较大,拆装时需要两台吊机协同配合,而且对各个零部件耦合的角度和旋转力矩都有要求,张自银也仅拆装过一次。
* k" X, L4 |% D. z( {. Z, L' k% _& j
“困难再大也要上!”张自银趴在底盘下开始一点点拆卸。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渐沉,维修工作却远没完成。有战友提议,晚上光线不足,不如等第二天再干。“今晚修不好,明天任务分队的训练计划会被打乱,那就是我们修理兵的失职。”张自银斩钉截铁地拒绝道。在他带领下,战友们架起探照灯继续作业。
* d' q7 s0 T2 d9 p4 R; F/ c- _
/ f$ f8 t$ W, P- ~一体化动力装置的管路错综复杂,稍不注意就可能混淆。借着底盘下微弱的灯光,张自银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的管路依次标记清楚,以确保后续安装能精准到位,不出差错。+ x- @# T$ S2 F+ L1 J* d
g7 @6 Q$ V, U. m* l& S5 R
有些零件因损坏变形,卡在底盘里很难取出;有些螺帽因锈蚀难以拧开;还有些零件对安装力矩有严格要求,力度稍大或稍小都装不上……安装过程中,各种困难纷至沓来,张自银和战友来回琢磨、反复操作。最后,当他们完成作业、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宿舍时,天色已微微发白。1 ^7 |. V6 P* c( M
4 e1 I6 O* D: Q& A8 B+ n
“让战车重新焕发生命力,一刻也耽误不起。”对于“抢时间”的关键性,二级军士长董元飞也十分认同。
& G; a V5 o; W
6 U( y. x1 @* n& L2 j. o3 y$ q+ {作为修理骨干,董元飞常常主动承担各种急难险重的维修任务。一次夜间进攻训练,一辆战车突然“趴窝”。修理连杜连长立即带人查看,判定是某设备损坏导致。
. a' _: a' q7 T. S
. f' r) p1 X! Q0 R当时,董元飞正在休假,但全连只有他曾在修理厂观摩过该部件的维修过程。考虑到董元飞就在驻地附近,杜连长思索再三,还是拨通他的电话。“我现在就过去!”了解情况后,董元飞二话没说,连夜赶到演训场。
4 a$ F. p/ T0 e' s9 a- _2 N& A2 F0 D
董元飞心中清楚,训练正进行到关键时刻,每辆装甲车的状态都可能影响大局。“必须赶在明天演训任务展开前,把这辆车‘救’回来!”他操起工具与时间赛跑,经过1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成功将故障排除。: j3 d* e- Q0 \- H& u$ |
, l6 h# q5 z- z N( e8 G“看到战车重新在战场上驰骋,我就心满意足了。”面对战友们的称赞,董元飞笑着说。
) C5 U5 A' W% J2 t! @" ]( N. k, _1 T9 q) D, S0 a3 n
火炮技师——. p( \2 u, b2 v" Y! t
. S! `& T/ q+ q0 ^
保证“铁拳”出击,必须具备敢于直面危险的勇气* |1 d, I& [" |. M* [' Q, ?
& K3 K& J) s0 b' z: K, F& ~# s破障分队清除障碍,打通道路;两栖突击车对岸滩“敌人”进行火力压制……前不久,一场实战背景下的战术训练中,该旅官兵驾驶战车冲锋陷阵,在演训场上纵横驰骋。
" G3 @0 Q+ e5 r+ C- j0 T
" Y `' O( `4 G0 d0 _. E1 [战斗中,火炮对“敌”碉堡及坚固防御工事等多个目标实施火力压制。
' H% _7 x1 X- w$ E/ C3 f* w0 |5 h, m( e1 n1 K* W% A
在火炮技师王锋眼中,火炮是战车的“拳头”,是克敌制胜的利器,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操作不当,火炮很有可能成为危险的来源。火力“铁拳”的锻造,离不开他们在战车“背后”的冲锋与坚守。
9 @, P: g0 u& v8 X% [! z! }( \4 c! T7 ~* K# R# K5 k) w
那年,该旅炮兵营进行实弹射击,一门火炮突然“哑火”,正在伴随保障的王锋立马上前查看情况。/ v* A+ X, P2 T9 `: ?7 }2 h0 e
; V5 v6 v6 i( z& ]6 }
王锋小心翼翼将未爆弹后面的药筒取出。然而,就在拿出药筒的一瞬间,他发现药筒侧后方竟然有一部分冒着烟!那一刻,王锋知道,如果立即放下药筒撤离,万一发生爆炸,火焰会把前面的弹药一齐引爆,整台炮车就全毁了。
, p1 u$ j5 P/ q
5 [: y0 U) Q5 u' [0 D8 X王锋冷静迅速地权衡实际风险和操作可行性,很快作出抉择——他小心谨慎地捧着冒烟的药筒,一步一步向处理区走去。
7 l) e- K/ W7 s
! V" l. e* m) e; S- A' ?* ^2 ^- C“虽然药筒爆炸的概率较小,但我依然很紧张,手心里全是汗。”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王锋心有余悸。
$ G" Q7 F# K* J" O; D# E4 K) g2 x# p- W/ f
多年与火炮打交道,王锋不止一次地向险而行,也一次次成功化险为夷。
/ R" }) z, a# D7 R- y7 Y T/ a* ^$ b! m) @
那次实弹射击,某车炮手在装填时发现操作比平常迟滞一些,觉得可能是某个零部件生锈导致,并不影响训练。然而,王锋听到车长反馈后,果断要求该车停止射击,并立即登车检查。3 z. V( j% K8 I( S* ~; u' v9 N
$ y5 f& J# J( i. {经过一番排查,王锋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原来是前一发炮弹的“弹袋”脱落了一小部分,卡在膛线内——由于体积较小,不认真检查很难发现,但如果不及时取出,后续炮弹在炮管内运动受阻,就会有炸膛的危险。
8 P. z' D: g/ R: A$ G* {
' C. ?( X8 c5 `$ x3 P1 t判定情况后,王锋立即拿出工具,一点点把卡在膛线内的“弹袋”碎片取出来,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事故。, Y) F- K( u" x# f, u1 ]9 ?
: j% _4 a) t9 q U) y' N
“尽管维修火炮时存在一定风险,但作为一名修理兵,必须具备敢于直面危险的勇气。”二级上士孙淼也十分清楚火炮的重要性。
6 ] g9 B9 e7 |5 X# j: U
& N3 H9 w3 B: y那次训练,一辆步战车主炮突然“卡壳”,不得不暂时退出战斗。车长向修理分队求援,孙淼立即赶来检查,发现有一枚炮弹被卡在炮闩位置,影响到后续的装填与击发。
, [7 u) s; [- Y2 S7 @9 m7 V+ z- S1 ^3 h7 t) v$ \' A
炮闩内,炮弹已经被挤压得有些变形,很难取出。孙淼知道,如果方法不当,不仅可能使炮弹越卡越紧,还可能因为操作力度过大造成炮弹爆炸。
9 ~/ ]9 n& p+ i- r, ^3 Q# i5 V; q
孙淼并没有因此感到慌张。心中回想着老班长总结的“火炮快速排退弹方法”,他很快想到解决方案,利用不同工具相互配合,通过“外力”与“巧劲”结合的方式破解难题。
, _! v6 X! ]$ K5 l5 J5 |# ~
$ X6 A, v* C2 N/ A+ V$ [! D方舱内空间狭小、非常闷热,孙淼弯着腰忙碌不停:先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沿缝隙一点点撬开炮管,寻找有利角度用“抓弹冲击器”展开冲击,移出一点距离后,用小榔头在安全力度范围内轻轻敲击,再夹住弹体进行活动……
* O! |$ }! R9 e3 P6 n+ [& }9 I4 r' F
大大小小的工具,在孙淼手中灵活舞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作业,炮弹终于被成功取出。此时,满头大汗的孙淼才注意到,因为各种工具长时间在手中摩擦,他的手上已经被磨出一个血泡。但看到战车重新投入战斗,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 S4 J9 [' R2 x# _8 X0 n
' a+ z+ U. a5 w( Q; ~# H, c坚守在火炮维修岗位上,孙淼和战友一直将提高修理质效与安全性,作为研究的方向。连队技术骨干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火炮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火炮应急故障排除手册》《火炮快速排退弹方法》等教案规程,自主研创一系列火炮维修工具,有效提高了火炮维修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 `3 x! Y r# D1 s
8 o$ V* P% {9 v# a0 s/ g一次次检修火炮故障,一次次处置实弹射击险情,火炮技师们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实力,有力保障了战车的每一次“铁拳”出击。
4 A: |9 ] r+ }) P0 D; @) l* p/ M4 a2 J
雷达技师——5 B! x$ x1 i, L F- p. b( {
% q2 D7 B- @' h
寻找故障点,需要精耕细作的钻研精神4 k4 Q5 w- m7 \6 k4 z
Q. F9 Q3 J% [/ D# u; X“这两种雷达的信号处理器是有差别的,它们工作的电路图,有相似也有不同……”某雷达修理工房内,雷达技师郜凤军正在向年轻战士讲授专业知识。' \6 V: [- _3 w/ c: V- j1 F
* m( h$ [9 B7 @/ S. U讲解到最后,看着年轻战友,郜凤军语重心长地说:“修理雷达,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下功夫去学习摸索、熟悉雷达的工作原理,才能走进它的‘内心世界’。”4 l8 X1 ^4 P$ f/ @) P* e& d
9 Q, s4 e) P2 i1 r. V; z% Q
从事雷达修理工作10多年,郜凤军十分了解雷达的使命之重:捕捉目标、校正目标、识别目标、测量距离、观测气象……雷达就像战车的“眼睛”,担负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职责。
, t* i1 Q) }+ p7 q+ s
- w1 {+ W+ A3 k, M3 v1 d) ~这让他既为自己的岗位自豪,也感到来自专业领域的巨大压力——" q3 ]; L6 r3 P; K0 _; k
( _7 ?' q0 x/ ^/ a
雷达是高精度仪器,对维修人员的专业基础要求高;雷达内部电路复杂、逻辑性强,模块化设计往往一环扣一环,维修时一旦失误,很容易造成二次故障……& C/ g. y$ J5 @% Z* F
I" X% @' [( ]& u) p6 a郜凤军还记得,刚接触雷达维修专业时,为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他把雷达各部件的电路图都认真绘制了一遍,以确保对每个零件都了解、每条电路都清楚。一次次实践磨砺,让他的维修保养技能日益精进,也养成了清晰缜密的逻辑思维。2016年,郜凤军在上级单位组织的一次创破纪录比武中,一举夺得专业第一名。
1 K# _8 \& q; R1 j3 V0 J, c8 O, d9 @6 E
然而没过几年,随着该旅换装新型雷达装备,郜凤军又遇到了挑战。# Q. i# e, ^$ W! B" Z
+ t9 f- ~4 ^: M- M" ^+ u. Z8 f新雷达的部件组成、操作使用与之前的雷达截然不同,他不得不做回“小学生”,开启一场全新的求知之旅。; W6 J" w+ v4 [" J& O
# O7 ]; H. h v! }6 `- ?" B( P
那时,某新型雷达侦察车列装不久,整个雷达修理班对新装备的学习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雷达不时“耍小脾气”,甚至直接“罢工”的情况,班里有战士打起了退堂鼓:“要不就返厂修吧?”
. A9 u7 ?7 ?# c$ X4 H
7 Y! }$ \/ P3 _" X5 w听到这话,郜凤军严肃地说:“这样的想法要不得!一碰见故障就想着返厂,真要是上了战场,还有时间让你返厂维修吗?”
" B# p1 Q0 c% w" ~* j5 l* ~! z% v* J0 ?. V0 ^; I" C% \
“新旧雷达虽然操作方法不同,但核心工作原理是相通的。只要沉下心来刻苦钻研,我就不信咱们搞不定它。”就这样,郜凤军带头扎进雷达侦察车,开始夜以继日地研究新装备。
* I3 C8 w" N; F; R- {* p+ E* b+ O8 N9 P' Q9 l/ \7 X3 X- \4 G
面对密密麻麻的雷达线路,郜凤军曾花费数个小时,只为测试线路是否通电正常。拆卸雷达部件、万用表检测电路、示波器查看信号……凭借多年积累的维修经验,他根据雷达状态展开了一系列检测调试。
- ?9 f+ b* f9 ^5 }% m' t7 X7 k9 s" L
在郜凤军带动下,班里的战友们一个个都“铆”在战车里,观摩并实践如何给雷达“看诊把脉”。2 {# y" K- H. z' g( ?) N$ y
! l6 N: {$ J" D p
“找故障点,需要高度的耐心,更需要精耕细作的钻研精神。”雷达技师柯乙鹤说。
( z1 J9 W0 S$ |. W+ s4 L% A
4 R, W$ U- q* ]: F柯乙鹤还记得那次,雷达显示器的某个键盘按钮突然失灵。得知情况,他立即赶到装备所在场地,打开操作台,用万用表挨个测试不同线路的通电情况。
8 W) \- C3 U2 N' e! h( D0 Z1 O G5 G. u! Q: G
等到柯乙鹤将一根根线路检测完毕、做好标记时,时间已经过去近一个小时。他终于找到接触不良的线路,将其重新焊接好,成功排除故障。: @7 I! t7 ~ b0 u& c. h$ g
& O# `' `2 r/ v
“接线只需要几分钟,找到断开的线路却可能耗费数小时。”柯乙鹤感慨,“如何在复杂精密的雷达部件中学会‘聚焦’,是对雷达技师最大的考验。”& V, O5 P5 U7 x& J: Y9 w
# o1 a2 ^0 Q& e2 m: f4 y1 c* J
近年来,凭借在雷达维修岗位积累的经验,郜凤军、柯乙鹤等雷达技术骨干一方面编写操作流程,对雷达专业工具进行改装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现地讲解、“一帮一”带教等方式,培养出许多专业能手——
+ \! e, J4 L# F1 q, n
p' _/ N) ?2 K为了给雷达“把准脉搏”,战士王昊林对装备展开“全面体检”,终于找到引发故障的虚接线路;战士梁仁煜主动申请同时学习掌握两台雷达车,通过对比两台不同装备,进一步强化自身专业基础……+ B( j# g; B0 j$ H0 B
( N. R( N! u" h+ T9 y$ _
看到雷达维修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郜凤军内心十分欣慰。/ ^0 i7 o- R N( U0 o/ l
& |( h6 Z' J8 _/ M4 W; [/ B- j6 o“我很高兴大家的雷达修理能力越来越强。”郜凤军说,“我们的能力越强,平时雷达的保养水平越高,关键时刻雷达的运行状态就越好。”+ f4 _: m: r6 H$ @
& P+ j% v% f9 B" C4 ~+ c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