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找回密码
 免费加入业余无线电家园网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您好CQ!门户! 资讯 摄友世界 查看内容

摄影史笔记丨战争与灾难的影像

2020-8-16 01: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56| 评论: 0

摘要: RogerFenton,TheValleyoftheShadowofDeath,1855第二章十九世纪摄影文化的建立第三节战争和灾难的影像1、背景:战争,当然是人类灾难的一部分,拍摄并让人旁观战争,也成了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拍摄与报道战争不 ...
Roger Fenton,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1855
第二章 十九世纪摄影文化的建立
第三节 战争和灾难的影像
1、背景:
战争,当然是人类灾难的一部分,拍摄并让人旁观战争,也成了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拍摄与报道战争不仅是一种经验的替代,同时也涉及拍摄者与观众的伦理观,考验两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然,战争影像也同时悄悄地改变、影响人们对于战争的看法。
2、英国人罗杰·芬顿( Roger fenton,1819~1869)
拍摄对象:发生于1854年与1856年间的克里米亚战争。
拍摄方法:他的战争摄影没有直接呈现战争本身酷烈的一面,而采取间接表现的手法。比如,他拍摄的战场照片上呈现的是散落一地的炮弹,而没有让尸体等出现在画面中。
评价:1855年至1870年间,战争和冲突题材的摄影作品普遍被认为是真实的,这些作品就好比一面镜子,再现着战争的痛苦。芬顿的作品《死亡阴影之谷》作品反映出战场的悲凉和战争的破坏性,艺术性地传递出英雄主义的情结,对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55年一篇艺术评论文章在讨论芬顿的克里米亚战争作品时写道,任何其他描述性的手段都无法同相机所记录的“显而易见的事实”相媲美。
Roger Fenton
Roger Fenton
Roger Fenton
Roger Fenton
Roger Fenton
3、马修·布雷迪( Mathew Brady,1823-1896)
摄影经历:他在21岁时就在纽约拥有了自己的摄影室,他为亚伯拉罕·林肯拍摄的
在纽约库珀联盟学院发表演说的照片。参见:拍摄对象:爆发于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拍摄方法:当南北战争爆发后,已经改用湿版法的布雷迪马上组织摄影队奔赴不同的战场,在各个地区设立摄影点,有计划地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评价:美国内战报道以摄影的形式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军队接受摄影师随军拍摄,认可摄影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达工具。布雷迪与他的同事亚历山大·加德纳( Alexander gardner,1821~-1882)、蒂莫西·奥苏利文( Timothy O'sullivan,1840-1882)等拍摄了战争的各个方面,比如等待开战的士兵、战斗结束后尸横遍野的战场、野战医院、战俘、将军、废墟等,以全景式的记录手法确立了战争摄影报道的基本样式。为报道这场战争,他们用掉了7000多张底版。从呈现战争过程的广度与深度来看,他们显然比英国人芬顿走得更远了。
Mathew Brady Self-Portrait
One of the most strickingly graphic and memorable images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home of a Rebel Sharpshooter, Gettysburg” Photo taken by Timothy O’Sullivan, one of Brady’s employees.
4、结语
火棉胶湿版工艺时代的摄影师在拍摄战争题材的时候,还是主要关注客观性和拍摄工艺。通过对拍摄题材、位置和曝光的仔细选择,他们试图最真实地再现战争的地点、具体的事件和战争策略,在他们的心目中,拍摄初衷是捕捉全国人民感兴趣的内容和事件。而特写、模糊和失真处理,这些当代摄影师在拍摄战争冲突题材时常用的手法和风格,在当时则被认为是有违真实的做法,无论是摄影师还是大众,都期望看到画面清晰的作品。
参考资料:
[1]顾铮著.世界摄影史 修订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P17-18
[2]http://www.firefallphotography.com/
[3](美)罗森布拉姆著;包苏,田彩霞,吴晓凌译.世界摄影史 第4版[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P178-184

原标题:《摄影史笔记丨战争与灾难的影像》
阅读原文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程序

订阅号

QQ|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4-4-20 04:23 , Processed in 0.0826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