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原创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 收录于话题#自然摄影11个 昨天凌晨,我在微博上看到@mrtreez 老师分享了一条消息: ![]() 也确实是这样。比方说这张南亚河豚: ![]() 这是一组照片,拍摄者为Ganesh Chowdhury。看到这套照片的下一张,我惊得汗都出来了: ![]() 这只南亚河豚,死在了河里。它的嘴巴上缠绕着渔网,身体在高温的环境中,已经出现了巨人观,舌头被顶了出来。在它身后的河岸上,是一艘人类的小船。 南亚河豚是一个濒危物种,不容易看到。这组照片的第一张,呈现出了生命的活力,第二张就是赤裸裸的死亡,丑陋的死亡。看到这种画面,你会不由自主的拷问:这可怜的河豚是怎么死的? ![]() 有的照片,有技法上的先锋性。比方说上面这只雷中蛤。这张照片是咋拍的呢?在星空摄影领域,有种拍摄方法叫宫坂法,是日本摄影师宫坂雅博发明的,国内星空摄影圈里俗称鸭脖大法。这种技法,是在长曝光的开始,将焦点对在地景上,同时打光,利用小光圈的大景深拍下近处物体;然后,将焦点调至远方对准天空,光圈调大,利用长曝光拍亮天空。这种方法拍出来的照片,近处物体常常因为移动而有些许模糊。 上面这张照片,近处的蛙非常清晰,背景里的闪电也恰到好处,总体上是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很多朋友觉得这张是合成出来的也很正常,我以前好像也没见过宫坂法用在动物摄影上。 这个摄影比赛的作品,我越看越佩服。首先,比赛的主办方,看起来特别在意照片的故事性。我们再来看一张照片: ![]() 画面中的缟鬣狗,将花豹逼得上了树。这个故事情节,一眼可见。在摄影当中,情节和故事需要用画面来诠释,用文字诠释是下下,用一套组图讲故事不如单张照片能交代完整剧情高级。所以,在去年的WPY上,。 有剧情还不够。在剧情之后,这个印度摄影比赛的获奖作品,多能引发观众的反思。例如,这几张: ![]() ![]() ![]() 这几张照片,我并不想解释,它们都很直白,大家都能看懂。这样的画面美吗?前两张美得毫无疑问,最后一张不是传统的美。 自达盖尔以降,摄影术已经出现了近两百年。作为艺术的摄影,在近一百年发展极快,出现了很多思潮和方法论。作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很多摄影门类已经脱离了古典的审美——好看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或者说好看是个太容易达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表达,是对世界和人的审视,或者讲,讨论的是世界、物体、空间等和人的关系。 自然摄影,作为科学摄影的一部分,它承担着不少科学任务,而科学又是客观的。这实际上导致科学摄影和别的摄影门类格格不入,或者说,落后于别的摄影艺术。这是全世界自然摄影圈子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内的自然摄影师们突飞猛进。有许多没有拍到过的物种,被拍到了;许多此前没有过的美好画面,也展现了出来。但是,我们仅仅是要展现单纯的美吗?那些单纯的唯美,适合放在沙龙里,观众们手捧一杯清茶,细细品味——可别认为这句话是褒扬,沙龙摄影在艺术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好词。 沙龙摄影的美是甜腻的,想法是一次性的,观感是不隽永的。 ![]() 反观印度这个摄影比赛,它的获奖作品没有那么“美”,拍的物种稀罕的不多,甚至仔细看很多照片的画质未必很好(这和印度摄影师的器材普遍不是特别好有关)。但是,他们在反思自己和自然的关系,反思城市和自然的关系,这种用摄影语言表现出来的思想,比单纯的“美”更加强力,用一个出现在影展评论里的印度人特别喜欢用的大词来说,就是“mindblowing”。 我有一问:在你的照片当中,你,你在哪里? 原标题:《自然摄影不光要美,还得让人反思》 阅读原文 |
|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5-5-10 18:56 , Processed in 0.0910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