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 Joseph Wilson Foster c. 1860 第二章 十九世纪摄影文化的建立 第七节 艺术美的表达 1、背景:对19世纪的许多摄影家来说,他们在构成了对画家的现实威胁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如何使摄影受到与传统艺术样式(如绘画等)同样尊重的问题。当时的一个普遍观念是,摄影是一种机械手段,无法与艺术家的创造相提并论。 摄影发明之初,人们认为它将会颠覆艺术,但事实上,摄影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成为提升艺术品位的教育者,其力量是100所美术院校也无法比拟的。 ——《摄影和彩色石版画》(Photography and Chromo-lithography) , 1868年 关于摄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反映出人们经历过一场艰辛的探索,才将这种机械媒介融入到传统艺术表达中。一些摄影师模仿高雅艺术的题材和风格,而一些画家则从摄影中寻找灵感,这种有趣的互动后来成为视觉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 ![]() ![]() 保罗·德拉罗什曾经发表过一个广为流传的论断,即称“达盖尔式摄影法的出现将是绘画的末日”。这位“天才艺术家”曾在1839年寄给弗朗索瓦·阿拉戈的一封信中承认过这种新兴媒介将给画家们带来好处。从完全否定的态度到认可摄影的艺术价值,这种态度上的摇摆不定在早期艺术界非常典型。纳达尔曾用漫画来讽刺这些艺术家群体表面上否定摄影,同时又利用摄影技术来改进自己作品的行为。关于摄影和艺术的关系问题,基本上形成了三个主要观点和立场: ①最简单的一种认为摄影并不能称作艺术,因为它是通过使用机械工具和物理化学原理进行创造,而不是通过人类的双手和灵魂来创造的,这种观点被很多画家和一部分公众所认同。在他们看来,照片就好像是用织布机来织布,远远不及灵光一现创造出来的纯手工制品。 ②认为摄影对于艺术来说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在创意方面还不能与绘画包括油画相提并论,这种观点在画家、一部分摄影家和评论家中得到广泛认可。 ③最后一种观点将摄影的创作过程与蚀刻、石刻等其他复制艺术类比,这使许多人意识到照片具有与手工艺术品同等的艺术价值,摄影作品会为艺术乃至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带来益处。 ![]() 2、法国诗人、文艺评论家夏尔勒·波德莱尔 代表作:摄影史经典文论的《现代公众与摄影术》 观点:“如果允许摄影在某些功能上补充艺术,在作为它自然盟友的大众的愚蠢帮助下,摄影很快就会取代艺术,或者索性毁掉艺术。所以,现在是摄影回去履行自己义务的时候了,即作为科学与艺术的仆人,但是,它是地位十分低下的仆人,就像印刷与速记,它们既没有创造,也没有取代文学。” 影响:在波德莱尔看来,摄影既不能创造,也无法像绘画那样将现实作理想化的加工,它只能以其所擅长的精确描写来记录风俗而已。其实,这种摄影不是艺术而是技术的观点即使在现代还是有相当的市场。波德莱尔的这番话,对于志在使摄影跻身于艺术之林的摄影家来说,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对摄影的蔑视。不过,这种蔑视也反过来成为一种动力,促使许多当时的摄影家把提升摄影的艺术地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毕竞,摄影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意味着摄影家社会地位的提升。 ![]() 3、勒·卡雷 拍摄对象:海景摄影。他在拍摄了七、八年的风景、建筑与肖像摄影之后,把镜头转向了浩瀚的大海。 拍摄方法:他分开拍摄云与海浪,然后巧妙地将两者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营造出光线的诡谲与波涛的律动之间的内在呼应,谱写出自然的雄壮诗意。据说,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受他的海景照片的影响也开始描绘海景。 4、英国摄影家奥斯卡·雷兰德( Oscar Rejlander,1813~1875) 观点:“摄影将使画家成为更好的艺术家,成为手艺更精巧的绘图师。” 代表作:1857年拍摄的《人生的两条道路》 ![]() 他在这张以30张底版拼凑而成的巨幅作品中,以人体象征肉欲与诱惑,使摄影成为教化的手段。他把画面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在右面表示“勤勉”,而以左面表示“堕落”,以此教育青年人要走人生正道。这件作品后来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买下用于教子,可谓物尽其用。不过他的努力似乎更像在与画家赌气,要在摄影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可与绘画争个高下作出自己的证明。 ![]() 5、英国人享利·皮奇·罗宾逊( Henry Peach Robinson,1830-1901) 拍摄方法:多张底版合成作品。 代表作:《弥留》用了5张底版合成。 代表著作:《摄影的绘画性效果:给摄影家的构图与明暗法的提示》(1869)是19世纪阅读最广泛的摄影教本。 评价:雷兰德与罗宾逊的探索方向与摄影的媒介特性背道而驰。 ![]() Venus Chiding Cupid and Removing His Wings 1872 ![]() Mrs. Duckworth 1867 ![]() Pre-Raphaelite Study 1870 6、英国人裘莉娅·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1815-1879) 从事摄影的目的:如何通过肖像摄影进入对象的精神世界,同时确保摄影作为高雅艺术的地位。 评价:卡梅隆夫人的观看方式是非常摄影式的,直取对象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不及其余。为了捕捉对象最具特色的神态,她往往在情急之下将技术置之度外,以至许多照片都有失焦的问题。但也正是这种技术上的缺陷,反而使她的摄影对象增色生辉,更具有了一种性格上的神秘感与人性的光辉。把她的肖像作品与希尔、亚当逊和纳达尔的肖像作品作一比较,就可以确认,到了卡梅隆夫人这里,19世纪的肖像摄影已经逐渐回归了摄影自身。 卡梅隆的作品,如同卡罗尔的作品一样,都被认为带有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风格的“理想类型”,她的肖像作品风格似乎尤其受其艺术导师乔治·弗雷德里克·瓦茨(GeorgeFrederic Watts) 的影响,瓦茨的绘画作品体现出英国知识分子的品位,他崇尚伦勃朗式的明暗效果处理手法。卡梅隆对摄影的态度,反映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摄影爱好者对待摄影的态度。她拒绝承认自己是专业摄影师,尽管由于拍摄的成本过高,她也时不时地收费为人们拍摄肖像,也通过伦敦的出版商销售部分摄影作品。 了解更多: 玛格丽特·卡梅隆 ![]() Mary MacDonald 1863 7、英国人刘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 身份:剑桥大学的数学教师。 代表作:《爱丽丝漫游仙境》(1865年) 拍摄对象:卡洛尔于1856年开始摄影,主要拍摄对象集中于少女。他大胆地运用化妆、导演等手法,拍摄了一系列精妙地刻画了处于妙龄的少女心理的照片。 拍摄方法:在与少女的接触中他通过摄影这个媒介,既创造了一系列动人的形象,也充分探测了他要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少女的内心世界。 ![]() In the Barley Harvest 1888 8、英国人彼德·亨利·爱默生( Peter Henry Emerson,1856~1936) 代表作:《自然主义摄影术》、《诺福克一带的生活与风景》 观点:“只要艺术家忠实于自然,他的艺术就是好的。只要艺术家忽视自然并追随其想象,那就会引起坏的艺术。”他将自已的摄影美学追求定义为“自然主义”。他敏锐地意识到摄影应该回归自身,而不是跟在绘画后面亦步亦趋。对雷兰德、罗宾逊这样的以拼凑、摆布等手法来制作艺术摄影作品的态度提出了异议。 他强调摄影家应该创作出忠于自己视觉经验与感受的照片。 影响:爱默生倡导的自然主义摄影观,后来对美国的“纯粹摄影”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了解更多: 摄影是一种绘画风格的艺术丨彼得·亨利·爱默生 ![]() Bruno-Auguste Braquehais(Dieppe, France, 1823 – 1875, La Celle-Saint-Cloud, France) c. 1850 ![]() Femme nue au treillis c.1855-1860 ![]() 1960年左右 8、1850年到1874年间活跃在巴黎的摄影家B·勃拉奎哈伊( B. Braquehais,生卒年不详) 代表作:《胄甲与人体》 基本手法:让模特儿穿上适当的服装,把诸如乐器、胄甲、雕像等古董配置于古色古香的背景里,在拍摄后再加上一个充满文学情调的夸张浪漫的标题。 参考资料: [1]顾铮著.世界摄影史 修订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P24-28 [2](美)罗森布拉姆著;包苏,田彩霞,吴晓凌译.世界摄影史 第4版[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P83 原标题:《摄影史笔记丨艺术美的表达》 阅读原文 |
|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5-5-10 19:04 , Processed in 0.1742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