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浦峰,资深媒体人,现居北京,从事摄影17年: 是媒体的资深摄影师,也是城市纪实摄影师联盟的重要成员,浦峰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北京,认认真真地捡拾着大时代下现实的碎片。 半年时间,疫情铺天盖地,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被愈加凸显,那些被浦峰记录下的瞬间光影藏着人们的谨慎、担忧、孤独,直到有一天,我们能看到勇气与携手互助的力量撕开灰暗,带着一些不安,城市的人们又涌入熙熙攘攘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任何机会,让人能如此真切地感受自身与城市的脉动会如此贴合。 然而,疫情肆虐,会让人类更好么?对浦峰而言,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但这仍会是他持续关注和思考的主题,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留下个人的印记,记载中国城市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 澎湃视界:介绍你在疫情期间拍摄的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你是怎么拍下它的,它有怎样的故事? 在银锭桥拍的这张。当时后海景区封闭,找了个机会进去拍一下北京著名景点的空镜。在北京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银锭桥是如此的安静,当我朝着钟楼静静的站在桥上,等所有零星的人也走空的时候,我突然就看到了一个巨人从地下钻出来了,而且是灰黄的。它就叫“老北平”。几十年了,它从没有现身过。只有在这个无人的时候,它才会冒出来,我甚至能看到它庞大的身躯在开心的调皮。当时特别震惊,因为我从来就认为北京是红色的。这感觉无与伦比。 ![]() 澎湃视界:疫情主题的拍摄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哪些个瞬间或者是哪个采访对象的话打动了你? 疫情的图片是1月21日过年回老家开始零星拍的。后来1月29日回到北京,在屋里待了三天没出门,实在憋不住了,然后就放开自己每天都出去转转,各处找线索。有触动的地方很多,比如2月24日栅栏里的老人与狗。真的感觉每个人都是在一座监狱里,没有朋友,没有依靠,孤独的会让人发疯。 ![]() ![]() ![]() ![]() ![]() ![]() ![]() ![]() ![]() ![]() ![]() 澎湃视界:疫情不断的发展变化,有没有感受到城市和人们有什么样的转变?尤其是北京疫情又再次暴发之后? 感觉城市一下子就回到“史前文明”了,没有商业、没有娱乐、没有快乐。最严重的时候所有人看外人的眼神都是有隔阂的,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自己最亲的人。因为这样的日子已经久得让我习以为常了,所以再次爆发,我倒是很轻松,大家表面上也没以前那么紧张。现在反而特别怀念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空荡荡的城市。 澎湃视界:疫情中主要关注的角度是什么? 还是城市与人的关系。疫情下的城市是什么样的状态,人在疫情下是什么样的状态。 澎湃视界:回顾这些照片,是否有一些遗憾? 在北京拍的没有遗憾。遗憾的是在老家无锡拍的太少。 ![]() ![]() ![]() ![]() ![]() ![]() ![]() ![]() ![]() 澎湃视界:你认为什么是摄影?它与如今普通人随手就可以记录下的日常影像故事有什么不同? 摄影这个问题太庞大了,不是我能回答的。而且我本身也是越来越迷糊。比如,我们虽然号称是职业摄影师,但有很多人的专业性不够。而有不少民间的摄影师因为长期关注一个选题,可以拍到很好的内容。现在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又让普通人的影像有随时爆红的机会,即使这些影像不成熟,鬼知道现在的世界想要什么。所以,我现在基本不去比较,拍好自己的照片,拍自己喜欢的照片就好了。 澎湃视界:您一般喜欢在哪里/什么场景拍摄?比较随机还是会选择路线? 这么多年,可能是职业的关系,我都是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不会固定某些地方。只要出门,我就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画面。所以,这也是挺烦我自己的地方,拍太多了,没法停下来思考。 ![]() ![]() ![]() ![]() ![]() ![]() ![]() |
|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5-5-10 21:34 , Processed in 0.1000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