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郝羿,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 据光明网6月18日报道,北京新发疫情刚刚露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此列为其应对级别的“重大事件”。基于北京已50多天没有新病例,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新发疫情就是重大事件,需要追踪源头。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但是考虑到北京的城市规模、人员流动规模及其接触密度,“这次疫情仍然令人担忧”。 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郝羿自疫情之初就开始坚持记录疫情中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始终被平凡人的坚持、坚韧和坚守的细节、现场所打动。 “自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测出新冠病毒后,城市三级响应调至二级,让我们本来逐渐放松的心又着实的紧了一下,快要摘掉的口罩又严严实实地捂在了脸上。要说有什么变化就是感觉街上的人又少了,出门要规划路线了,尽量避免途经中高风险区域。 北京经历过非典,这次就好像重新复习一遍,我还是觉得大家只要齐心抗疫,就一定会战胜病毒。人生就跟游戏里打怪一样,都要一关一关地过,所以也没必要过分悲观,至少这回是团队作战。”他说。 接下来,他仍将持续关注北京的疫情发展,以及大家面对疫情“再发”时的应对和等待。 ![]() ![]() ![]() ![]() ![]() ![]() ![]() ![]() ![]() ![]() ![]() ![]() ![]() ![]() ![]() ![]() ![]() ![]() ![]() ![]() ![]() Q: 介绍你在疫情期间拍摄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在新国展转运集散中心拍摄的,一个孩子等待家长办理登记手续,我喜欢这张照片因为她看上去情绪是轻松的,尽管周边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 ![]() Q:疫情之下无人能逃脱,请能帮我们回顾一下你(或者你们的城市)有没有绝望至极的那一刻?然后随着疫情形式逐渐向好,你又是在哪一刻感受到希望将至,或没有? A:我倒是从来没有绝望至极的情绪,可能这个时期拍摄的相关照片或多或少都在传递着一些压力,我从来都是坚信疫情会好转,生活也会步入正轨的,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人生经历。 Q:日常喜欢在什么地方拍摄?在这次疫情中有没有特别的瞬间或者某个人的某句话最打动你? A:我平常大多就在北京拍摄吧,会随身都带着相机。北京援鄂医疗队回京,看见亲人们数月后的重逢相拥,我拍摄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还有快递重新允许进小区,快递小哥敲门的瞬间也很打动我,终于不用走那么远去小区门口取快递了。 Q:在两个多月的拍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和人们有什么样的转变么? A:就是看着人们从不了解疫情的恐慌到逐渐适应接受并找到防护对策的一种状态吧。 Q:随着疫情发展,这些形形色色的口罩之下隐藏着什么情绪呢? A:口罩会遮住人的大半张脸,本身就是一个可以隐藏情绪的工具,它让人和人之间更相似了,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都自觉地戴起了口罩,只有这样步调一致,才可能更快地战胜疫情吧。我当然希望大家的情绪都是往好的方向转变。 ![]() ![]() ![]() ![]() ![]() ![]() ![]() ![]() ![]() ![]() ![]() ![]() ![]() Q:你使用什么相机,使用数码还是胶片相机?在哪里学习的摄影,哪位摄影师曾经影响过你?为什么? A:尼康d5,数码相机,我不是科班出身,家里有人做摄影工作,可能耳濡目染自己也有了些兴趣。影响我的摄影师可能还是我的同行们吧,我喜欢同行之间在一起干活时的状态,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好多,再一起共同进步吧。 Q:你认为什么是摄影? A:摄影对我来说是工作,是爱好,是镜子。 Q: 面对你眼前的这些照片你有什么遗憾? A:遗憾就是记录的不够多吧。 |
|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5-5-10 23:32 , Processed in 0.0850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