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星罗棋布的徽派建筑之中,品味着时光的韵味——这里是婺源石城,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村庄”
配合清晨柔和的光线,绵延的深巷给人一种十分宁静的感觉。在这里,一人一物都尽显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
- 冬日暖阳下的老人与犬

- 行走在巷中的村民

- 闲坐着的孩童

- 在石城程村里,有许多这样的储水池,水源都是纯净的山泉水

- 然而今年,整个南方都遭遇了十分严重的气象干旱,山泉水几近枯竭,石城程村村委会决定向村民开放公共水塘以维持村民的正常生活用水

婺源祠堂极多,且具有特色。不过据当地人介绍,有三大祠堂名气较大,分别是江湾镇的江氏宗祠,黄村的黄氏宗祠,以及石城程村的程氏宗祠。其中石城的程氏宗祠内部大气宽广,恢弘磅礴

- 祠堂内部

- “有堂皆井”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方正的天井为建筑内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光条件

- 白天,即便是大晴天,从天井里洒下的光线也十分柔和,不会刺眼
屋内随拍


别具风格的徽派建筑之外,是斑驳累累的石墙。它正向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们,诉说着上世纪的往事
-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同年7月1日起实行。义务教育的春风,同样刮进了深山中的石城,墙上的标语便是老一辈村民们对落实义务教育的深切呼吁
“不送孩子上学是违法行为!”

“尊重教师!”

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起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这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通俗易懂的语句在短时间内便成为了动员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口号
“......多快好省,力争上游地建设......”

- 随着上世纪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在思政工作实践中的位置愈发显得重要,人民对于法治教育的呼吁,也是法治观念逐渐提升的体现
“增强法制教育,增加法制观念”

- “泰山石敢当”这句话,最初是用于辟邪(房门正对巷口、桥梁等需要刻此标语)。刻有这句话的石碑,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村中的其它标语


写在最后:婺源石城景区对于历史文物的的保护还是非常好的,整个村子原本的模样基本都保留了下来。村子里也基本铺上了水泥路,其余的便是石砖路。今年由于干旱严重,枫树没有吸足水分,叶子呈现出一种暗褐色的状态,观感上不是很好。再加上今年十一月下旬有寒潮来袭,气象意义上的入冬也提前了,叶子落得比往年快一些,想看枫叶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等到明年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