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找回密码
 免费加入业余无线电家园网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52|回复: 0

安全教育还是暴力震慑?四川工地“吊人”事件引发全民热议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5-3-13 21: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关注
安全带不是羞辱带!2025年3月9日,四川宜宾某工地的一段视频引爆全网:三名未系安全带的工人被吊挂在工地入口的安全带体验区,身体悬空、低头不语,背后“遵章守法、确保安全”的标语显得格外讽刺。这一幕被路人拍下后,评论区瞬间撕裂——有人怒斥“践踏人格”,也有人拍手称快:“吊得好!总比摔死强!”



素材来源网络
这场争议的荒诞之处在于,涉事企业“平烨建设”将本应守护生命的安全带,扭曲成了羞辱工具。更令人心惊的是,当地住建部门回应称此举仅为“警示教育”,并强调“未对工人罚款或羞辱”。然而,当工人的尊严与安全被同时悬吊于半空,谁又能真正分辨“教育”与“惩罚”的界限?



素材来源网络
视频中,三名工人头戴安全帽,被安全带吊挂在离地约1米的体验区,安全绳随风晃动,工人们全程低头沉默。现场其他工人进进出出,目光躲闪,仿佛在演绎一场荒诞的“安全教育剧场”。讽刺的是,该区域本用于模拟高空坠落体验,如今却成了“公开处刑”的舞台。
争议迅速分化为两大阵营:
- **支持派**:“工地上摔死人的新闻还少吗?吊半小时能救命,值!”
- **反对派**:“今天吊工人,明天就能吊你我!这是法治社会的倒退!”
甚至有网友翻出《劳动法》条款,直指企业“知法犯法”。
事件发酵后,记者多次联系涉事企业“平烨建设”,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而当地住建部门仅轻描淡写表示“会沟通规范教育方式”,被网友嘲讽为“罚酒三杯”。



素材来源网络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李宝坤律师明确指出,该行为涉嫌侵犯工人人格尊严与人身自由,违反《宪法》《民法典》《劳动法》等多部法律,企业需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责任。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赵良善律师更痛批:“安全教育不能成为践踏尊严的遮羞布!”



素材来源网络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建筑行业安全投入占比不足2%,远低于发达国家5%的标准。部分企业将管理成本转嫁工人:宁可花式挂标语,也不愿建立科学培训体系。深圳某央企推行“安全行为积分制”后,违章率下降72%;上海工地用VR模拟事故,让工人在沉浸体验中自觉守规。相比之下,“吊人示众”暴露的不仅是手段粗暴,更是管理能力的贫乏。



素材来源网络
“工人犯错=当众羞辱”的逻辑,折射出某些企业根深蒂固的“家长式”思维。有建筑安全专家尖锐指出:“当安全规章与人性尊严冲突时,该反思的恰恰是制度本身。”



素材来源网络
当前法律对侮辱式惩戒的处罚仍显疲软:公安机关可对责任人处15日以下拘留,但实践中多以“批评教育”收场。专家呼吁建立劳动者“一键举报”机制,对涉事企业纳入黑名单,让违法成本高到“疼”。
- **留存证据**:遭遇羞辱式管理时,立即拍照录像;
- **依法维权**: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或通过“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平台”投诉;
- **正向激励**:广州某工地推出“安全标兵”奖金,月违规率下降40%;
- **科技赋能**:杭州工地用AI监控安全带佩戴,实时提醒取代事后惩罚;
- **心理干预**:重庆建筑公司聘请心理咨询师,疏导工人焦虑情绪。
从古罗马的奴隶示众到今天的“空中惩戒”,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企业用“安全第一”为羞辱行为开脱时,我们更该追问:守护生命的前提,是否必须以践踏尊严为代价?



素材来源网络
这场闹剧的启示远超出事件本身——它照见了部分企业对劳动者的傲慢,也暴露出监管的滞后与社会的撕裂。或许正如网友所言:“吊起来的不是工人,而是某些人骨子里的奴性思维。”
**互动话题**:你支持“以儆效尤”式安全教育吗?如果是你,会如何应对职场羞辱?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素材来源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加入业余无线电家园网站 微信登录

×

本版积分规则

小程序

订阅号

QQ|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5-5-3 15:55 , Processed in 0.0979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