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一起致敬女性,再次聚焦舞剧《金陵十三钗》。巡演近两年,足迹遍布扬州、重庆、南京、深圳、广州等十余座城市,演出超30场,场场爆满,成为近年来现象级舞台作品。
剧中的女性以柔韧之躯撑起民族脊梁,让观众感受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在社交媒体上,“舞台上的她们,让历史中的女性不再沉默”“全程无台词却震撼”“值得N刷”等评价刷屏,也印证了高质量的作品能引发观众的热烈讨论。
我们关注着不同声音的反馈,也看到了不同视角的解读,在众多讨论声中,无意间发现一篇女性视角的评论文章,她从各个方面解析作品。让大家看到了,作品本身与观众达到了深刻共鸣,非常感谢她对作品的理解,在今天特别的日子里,分享出来,一同感受其中的“她力量”。
评论文章来自@上戏舞美乔西
一、核心设计:
城砖·废墟·生命之重“城砖”是整部剧的灵魂元素,由舞美设计师尚天宝操刀。舞台上108块刻满南京大屠杀遇难女性名字的城砖,既象征庇护的城墙,也隐喻战争的残酷崩塌。随着剧情推进,城砖从完整到碎裂、从静态到漫天飞舞,配合声光电技术,观众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南京城。设计师用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视觉语言,传递出历史的压迫感与生命的坚韧。
虚实结合:城砖的移动与投影技术结合,展现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与战火硝烟的切换,时空交错感拉满。
细节控狂喜:每块砖上的名字真实存在,谢幕时城砖缓缓升起,宛如对逝者的集体致敬,泪点暴击!
二、科技赋能:
光影与矩阵的极致美学这部剧的舞台堪称“技术流天花板”!
飞转矩阵:通过机械装置实现场景的快速切换,比如从教堂的宁静到战场的混乱,仅需几秒。
多媒体投影:复刻南京城的街景与秦淮河风貌,搭配残垣断壁的3D效果,历史场景瞬间“活”过来。
灯光叙事:冷色调渲染战争的压抑,暖光聚焦女性角色的柔美与力量,比如玉墨独舞时一束追光,将她的悲怆与决绝放大到极致。
三、音乐与舞蹈:
无声语言中的千言万语作为一部无台词的舞剧,音乐和肢体语言成为情感传递的核心。
交响乐与民乐碰撞:作曲家方鸣将南京白局、琵琶等传统元素融入交响乐,玉墨的主题用小提琴演绎风雅与坚毅,豆蔻的片段用琵琶烘托凄美结局。
双女主叙事:通过“女学生书娟”与“歌女玉墨”的双视角舞蹈,展现战争中的女性成长与互助,舞者用身体语言诠释恐惧、挣扎到牺牲的层次感。
“城砖坠落”群舞:演员与飞舞的城砖共舞,破碎感与力量感交织,堪称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结局“赴死之舞”:十三钗换上学生装,以柔美舞姿走向死亡,悲壮中绽放人性光辉,台下观众泪崩名场。
我们对所有关注此部作品
的观众表达感谢
巡演还在继续
期待更多不同声音的探讨
一起致敬那些在黑暗中
依然闪耀的女性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