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金币 元
银币 角
铜币 分
诚信币 金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回帖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个人主页
已绑定手机
|
作者:周宏亮! Q2 {/ Z6 j1 i! b1 g
3 e9 R1 Q2 R$ k# p6 n F2 A
韶山北路438号,是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的门牌号码,也是同名新杂技剧场的作品名字。该剧属于杂技艺术里的新兴分支,即新杂技剧场,展现的是年轻杂技艺人在追寻表演梦想道路上的孤独与恐惧,信任与勇敢,友谊与担当。该剧在2024年8月的中国(张家界)国际新杂技戏剧周进行了公演,近日又作为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的展演作品,再次在湖南大剧院同观众见面。
( V) s5 g/ s' q7 D1 g y5 \# o7 G( ~0 f" c5 s0 h2 m
! f% l+ p, Z4 W, ^( p# w
2 W7 _4 \" Z2 w( }$ |+ `
图源:新湖南客户端7 x8 Y# z6 M# @
. Z% @- L, z- y& i( f( p跳出炫技,接近戏剧8 N! s) D: b6 q2 V \& @ j8 d
/ Z. W* T7 m9 N
作为一台新杂技剧场的演出,《韶山北路438号》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杂技,它大胆地借鉴并引用了舞蹈、戏剧、体操、行为艺术等其他门类表演艺术之精华,打破了传统杂技注重在舞台上表现高难度身体技巧的迷思,跳出“御物”和“御人”的美学框架,甚至让演员在舞台上直接发声,用语言的力量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影像的叙事传达杂技艺术的发展脉络与湖南杂技事业的前世今生。, X4 R$ j! X; x0 `* ?/ r% b
$ k" I) M6 i' @- e: `$ I, [5 n, l3 ~+ r1 ` o
$ U0 K" }* ^& I* i* _3 G0 t# c" h* a
图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7 a% }: _9 N9 z) F. P3 w/ F6 K0 Q
3 Y2 F; b! y/ ^7 q演出不刻意追求杂技技巧的炫目和高难,而注重节目的创意编排和演员个人的综合表现力。主创人员用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解构了亚里士多德式戏剧里常见的起承转合与矛盾冲突。情节,不再是舞台演出的重点。+ H, L# R, R& c: X, W& \" D
% A- ]1 J8 g& M2 `; `; Z' D0 m导演以生活切片的方式,摄取了杂技演员在正式演出前的彩排片段,创造性地“表演彩排的全过程”,最终将成功地彩排变为了演出本身。这部剧的灯光舞美干净,道具精炼,演员以本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用生活化的表演去再现演员“真实的生活”。. O: W4 \" T5 g- |+ j! i& F/ r
9 { `+ t' G$ D7 W! B# }, A它的本意并不试图讲述一个完整的文学故事,而是运用贫困戏剧(Poor Theatre)的方法、践行了葛罗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的戏剧美学,以演员的身体和声音作为表达的核心媒介,向观众展现演出之前、舞台之后的杂技演员群像。图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1 `! r+ a! N9 q X3 ^
j/ ^* f4 Z% r+ W! J0 v这种展示,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和实验性,因为它挑战了观众们习以为常的观剧经验与审美惯性,故而有可能让观众产生“看不懂”的疑惑体验。
7 R4 E- A. F1 n, {
% x5 z5 D9 ^9 F% h* A同其他姊妹艺术相比,传统杂技不擅长于叙事。但新杂技剧场的“新”便体现在它强调身体美学与技巧难度的同时,兼顾了舞台元素的丰富性与叙事的流畅性。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诞生以来,新杂技的表演实践飞速发展、理论与评论也日趋成熟,同传统杂技一起,共同成为了杂技艺术主枝干的两条分支。: r+ k+ k7 [3 b5 L9 A
- R! ~( A* E' b新杂技在追求“别开生面”的同时,偏离了传统杂技的“炫技”美学,变得越来越接近于戏剧。当然,如果观众抱着“看杂技”的审美期待进入剧场,难免会感到失落。
5 k) T9 [9 s* \' V
4 }3 J7 J1 |6 l9 E: j显难不为难
' ]7 S, |7 ^' C0 X5 f* }1 `$ q Y& D. c3 N
《韶山北路438号》的演出创造性地展示了大量的专业技巧动作。有趣的是,这些技巧虽然看上去很难,但危险系数不高且不会对演员的身体造成过度的伤害。这样做,既满足了观众来剧场看杂技追求刺激的审美需求,又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演员的身体健康,这被称之为杂技技巧的“显难不为难”。
7 @8 A L# n) E- H- w% Q7 ]
$ d& P( C) v- Y7 l. } o4 v8 @5 F. [. v5 t$ I/ h U
4 Z% ?$ i0 M. j8 g0 x. B
图源:中国艺术报
; k0 u1 u" ^( C; [7 A, q# v! Y4 L# b1 P
剧中蕴含很多具有高度舞台观赏价值的人体技巧与御物术,比如急停独轮车、高空绸吊、蹦床、叠罗汉、空中飞人和手技等等。这些技巧涵盖了杂技艺术中的平衡、形体、翻腾、攀援和耍弄等多个亚类型。在短短的演出时间内,集中地向观众科普了杂技技巧的各种表现手法与表演方式,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展现了演员们卓越的技术素养和不懈的艺术追求。
6 P8 s0 ~/ x: K; j* B ^6 {; g: t& E4 s; H# h( b
更巧妙的是,本剧的演出将技巧的展示与人物的塑造紧密联系在一起。演员的技巧展示,脱离了传统杂技“炫技式表演”的窠臼,而是成为了他们内心情感与情绪的肢体外化。
0 }. H& Y6 ^7 x
s/ b3 W& {9 }) r8 l9 ~印象最深的是独轮车急停的场景。男演员在舞台上骑着独轮车绕圈、旋转,展现了他结婚后,在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冲突中的迷茫与困境。剧团同事们打电话叫他回去加班排练,可是妻子却等着他回家。他陷在理智与情感的纠葛之中,左右为难。他的内心世界通过他的肢体动作得以展现,独轮车变成了他身体的延伸,他在摇摇欲坠的独轮车上保持平衡,就宛如他需要在工作与家庭的拉扯中保持平衡。他骑行时需要在指定的舞台位置迅速停下,这不仅展示了演员具备极强的平衡感与协调能力,还隐喻了他在面对剧场之外花花世界的诱惑时的幡然清醒。
8 l- E# w; {- N) a# ^( B, l: }' u, c2 H! p0 X
新杂技剧场《韶山北路438号》对于我国当代杂技演艺事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启迪价值,它通过展示杂技演员的幕后生活与排练历程、打开了杂技创新的新思路;它通过影像的叙事和音乐的抒情、催生了杂技演出的新样态。更重要的是,本剧还在表演哲学上实现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逻辑关系,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自我和建构自我,展现真实的生活;刻画了年轻一代杂技人朝气蓬勃、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这既巧妙地完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所要求的“超我目标与任务”,又旗帜鲜明地彰显了杂技艺术的传承发展与生生不息。
( X) m% J3 G S6 [* U% s6 |/ r s
" k' [- x/ N* u o(作者系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 W- x/ ]* b& o7 _
) Y4 a r6 b+ y6 k* v" l
来源: 艺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