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金币 元
银币 角
铜币 分
诚信币 金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回帖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个人主页
|
2021年,张晓龙参加了六档综艺节目:从《追光吧!》《舞千年》到《登场了!洛阳》;从挑战说唱与流行演唱的潮流大哥,到翩翩白衣的国风舞者……在《甄嬛传》播出十周年之际,张晓龙正在将中华历史瑰宝与传统文化,带向更多形式丰富的舞台。8 Z( J; u9 m( z3 g
/ J2 _$ R' {. j! A
H* L1 j1 w; |4 p2 Y1 F8 K# E" e* n+ z9 H) j$ A) ^+ f
这两年,张晓龙减少了拍戏的频率,用更多时间去传承文化。
+ x) _: Z* o: [1 C; o& h) W& U1 n
6 o9 b1 c/ M7 U相较之下,近两年张晓龙在拍戏上似乎减缓了步伐。
. z6 y6 Y7 Y2 w0 Q: [" _
" R6 A/ X9 W |% l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这是人到中年,领悟“舍与得”后的选择。他更想用有限的时间,成为忠实的文化传承人,成为生活的观察者。“美好”是张晓龙采访中最常提及的词汇,“给自己的生活踩脚刹车,选择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才能一直看到美好。”
4 F2 r& y, W8 P% R& s- T+ b1 \5 I& g4 o2 t* b6 k
《追光吧!》兼任“编导”* @6 g( A0 R0 {9 d% G! ]. X# Z, E( R
: _# ]3 c/ O" @% S+ S/ S# {7 Z——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年轻人
: B: a. W5 x, ^! z
, D2 x. Y$ E9 _7 B, ^张晓龙的身上,拥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安全感。每一个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感受到挚友般的亲切与关怀,却毫不张扬,不过分热情,妥帖谦逊得恰到好处。7 b1 p" a& U1 x# [4 Y6 p8 j
3 ~3 Z1 g5 m. w* j2 e. _: S这似乎和他最被外界熟知的角色,《甄嬛传》中的温实初,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更可佐证的是,在上周五收官的综艺《追光吧!》中,张晓龙虽然只遗憾参与了两次公演舞台,但作为“六倍光速”组内的老大哥,比赛期间,从组织排练、舞台设计,到弟弟们的情绪管理,他总能一一安排稳妥。“组内我比吴建豪还大了4岁,阅历、经历、年龄,必然应该懂得什么是谦让和包容,或者怎样去温暖他们。”
( s- z5 {4 w$ B* w" ]# P# ]/ E) H e/ k S# A( v
0 J) _6 \, [; Y0 L8 T4 P+ K& ?3 Y% i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舞台下,《追光吧!》中的张晓龙总是能温暖身边的每个人。
. `$ H$ X3 W5 ?; _4 j$ k, j: J- a9 ^0 v" j8 \4 M4 F
比如,过往的舞台导演经验,让张晓龙为每一次舞台承担了“抛砖引玉”的职能。“成团的话,大家都要各抒己见。我能做的就是把结构、创意、想法都给他们,让大家的长处有可发挥的空间。”以二公舞台的《苏州河》为例,这是电影《八佰》的片尾曲,其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坚毅,饱含民族必胜的坚守。当所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诠释时,张晓龙用一夜时间,赶制出一个小剧本,故事围绕苏州河两岸的战争展开,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他希望用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帮助弟弟们理解《苏州河》的表达所在,同样以真诚动人的舞台场面,打动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演出前一天,张晓龙为了追求更饱满的舞台效果,临时打电话找朋友调动了一个歌舞团。“我希望能把每一个舞台都往上提高一点儿,观众欣赏的同时,也能有美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P" N$ j v+ f/ y2 y8 m
+ ]6 v" @; m4 n* G
虽然作为团内的主心骨,但张晓龙在《追光吧!》的舞台上永远站在边上。在这个与张晓龙风格看似“冲撞”的领域,他渴望突破自我,渴望被重新定义,但同样,他还是希望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年轻人。“大家一定要知道,多把别人的美好推给大家看到,这是很重要的。”
: K5 H# `4 t# r+ d; h q
. d( H2 o& _/ L* F
# b7 K! _% J! o8 C& u r. h" E6 v! B N J2 \4 q$ c
张晓龙(右)说要把最好的位置都留给年轻人,让大家看到别人的美好。7 {# N# E, r8 R3 }9 \9 o
0 s$ R4 t9 V1 e
——人生事——& D. H. Y# O0 r' X
5 u9 R% K. Z( O; }3 t7 c
温太医的“火”是时代的产物4 d: V% Q9 k8 E% ^
4 d( o8 F! g1 [7 M6 M2 Q把时间拨回至十年前,《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邀请张晓龙为他首部古装剧担任礼学指导,并饰演太医“温实初”一角。这曾是一个不被经纪团队看好的角色:戏份极少,总场次不足100场。一部70多集的电视剧中,往往小配角也要200场起步。而在霸道总裁流行的年代,温太医的性格也难免过于温吞——默默无闻、为爱坚守,不求回报又不喜形于色——这类角色在彼时的任何作品中都很难有所突破。
) i; H& x- \- ~
. A$ u8 o Y, D- K* Z- t, P# S但张晓龙却欣然接受每一次机会。表演中,他将这个男人最痴情、最温柔、最隐约的感情,都用眼神戏“拎”了出来,每个眼神都经过了反复设计。有一幕戏是甄嬛走出宫门,温实初的回眸中满是温柔与隐忍。张晓龙希望通过不间断的内心活动,向观众传达温实初对甄嬛的爱一直都在。而温实初面对眉庄与甄嬛,不同感情流露出的眼神也有着难以言说的细腻差别。
' T& J* Z) S x6 q* J1 F" Q2 |6 @2 i. e6 x
3 }3 c' v H* j. x# n0 y
7 r& g5 y1 V; |& V) x《甄嬛传》播出后,曾流行着一句“嫁人要嫁温太医”。0 `% c, T9 y2 G' y# }
: c: }) @% Q' Y! p9 ~9 x
“嫁人要嫁温太医”,也曾为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但在张晓龙看来,这个角色后来能红,其实是时代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欲望变得更加现实。相比远在天边的“高富帅”,时刻在身边保护自己的“暖男”人设,似乎更具备市场。1 x9 n: a7 B" D! @
+ V, Z' t0 M/ n0 O8 |: p
但我们也无法剥离张晓龙的成长经历,去挖掘“温实初”能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的原因。
. U x1 ^7 Q9 d- {
( f3 f+ M: ~' P4 @9 W张晓龙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的某个农村,家境并不富裕,但却充斥着大家庭的温暖。张晓龙的妈妈是一个极为温柔的女人,她总会把身边所有人照顾得非常妥帖。村里人见到张妈妈,大老远便亲切地喊着“嫂子”;很多小孩子们直接认张妈妈为干妈。每逢寒暑假,张晓龙家总是“宾客如云”,亲戚家的孩子在这里一住就是一个月。
8 d, o4 E0 }+ X# _0 j& o7 g( [3 l% t
在张晓龙的记忆中,妈妈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先想到别人;别人有难处,她也一定会帮忙解决。妈妈成了张晓龙人生中最初的一面镜子,让温柔的基因在他内心有了栖息之地。以至于后来,张晓龙身边的朋友只要发个朋友圈,表达自己不开心或者有所需要,他都会习惯性地“扑过去”帮别人解决,自己还特快乐。“这快乐来得很简单。”张晓龙笑称。) K- `) @; {, C4 Z
' w9 j! V, r4 L& @# i) p+ i
张晓龙在家排行老五,最小的一个,天生性格很像妈妈,心太软,又细腻,看不得其他人有任何不舒服。五岁时,他便跟父母一起做小生意——从三伏天到三九天,风雨无阻地在街边摆摊卖货;天气冷的时候,一天下来手上全是冻疮,回家用热毛巾敷敷,第二天接着出摊。成名后,张晓龙曾带着公益项目回老家。现场他撸起袖子,下地割苞米,用工具轻轻一划,苞米纷纷坠落。工作人员震惊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生产工具只有拙钝的镰刀时,张晓龙便已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能。
* F+ T+ z' s) y0 [7 w& x
{* E' e+ q2 @+ x+ Z x) {' p7 Z张晓龙从没觉得农村生活有多辛苦,“因为你没有见过不辛苦是什么样子。”反而,他甘之如饴,“我在农村出生,是我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尤其上大学后,我身边的人都围着我问农作物怎么长、动物怎么养。我就觉得他们都好没见识(笑)。我的同学一到假期也都争相去我家感受农村生活,他们也觉得那里的日子很简单、很幸福。”
f4 h3 j$ h. E7 R1 l1 U& t9 E5 Y) @6 F# K$ b( z% X K
2 Y+ b' U3 |! n2 v! U5 L3 L! ~5 F3 e* T% a! p
虽然在家中排行最小,但张晓龙天性温柔,又心思细腻,看不得其他人有任何不舒服。0 s9 v5 O2 y9 C `" C3 k
% Q9 w/ |/ F; \5 _/ W+ r
再红,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生活
( Q6 N0 g. n$ F& l+ `" o$ \ V% }9 s( x) h7 j$ }! { h8 X
但张晓龙也希望走出农村,让母亲的日子过得不再那么辛苦。/ r$ e* R; X0 {
+ \8 w, _6 T& t$ r$ O' C
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的教育水平,不足以支撑孩子们考上大学。很多孩子在各方面都拥有天赋,但往往被望尘莫及的机会掩埋了梦想。张晓龙无疑是幸运的。那时剧团下乡演出,他总是赶着第一个去看,看完后就把家里的土炕当舞台,边唱边跳。16岁,家人从报纸中缝里看到吉林艺术学院的招生广告,张晓龙有了第一次走出农村,进入省会城市的机会。彼时学舞蹈的男生也不多,名额充足;张晓龙自身条件好,往那儿一站,老师都不相信他没学过专业舞蹈,一来二去,他顺利考入吉林艺术学院,两年后又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专业。
: x, k U$ n6 t1 [$ C- P
( `( W: n8 Y" D& @- G# H# V" z0 B那年,镇上出了两个大学生,张晓龙是其中之一。全镇奔走相告,家人们像过年一样摆席宴客。席间,乡亲们边兴奋地推杯换盏,边问,“你家孩子为什么要学跳舞?”
0 s) I2 O- u$ n: W/ g: Z3 s ]6 v2 w. B
无论如何,18岁的张晓龙还是走出了农村。一夜的绿皮火车,带他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下了火车奔赴公交车站,站牌令他眼花缭乱。他只记得,北京真的好大,从天坛换车到动物园,再从动物园换车到北京舞蹈学院,想再从舞蹈学院去招待所,竟然就找不到方向了。一路上,公交车外的风景变幻匆匆,没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只有触手可及的高楼,非常非常高。“那时我就想,我这辈子能在北京有一个卫生间那么大的房子,就满足了。”
2 J: ?0 n. n, \7 C7 v* B+ E9 Q8 {2 Z g+ ?1 A$ I8 x# F6 m4 Y
二十年后,众所周知的,《甄嬛传》红了,一种带有时代性意义、长尾性效应的“红”。张晓龙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圈子站稳了脚跟。四天,74个通告,这是张晓龙在中国台湾宣传《甄嬛传》期间达成的惊人纪录。他走在中国台湾的大街小巷,摩托车、机动车纷纷停下来围观拍照。银行里的业务员、保安也不营业了,一时间万人空巷。每到电视台做完专访,大厅总是排满工作人员要求温太医“把脉”;连成龙也曾向他表达过对《甄嬛传》的喜爱。
8 E N2 r( V% ^+ s
/ \; j B+ ~: S: }8 k( D1 k% w( B% g: p& u" F0 f- ^
" w! W) M6 {6 P, E3 H$ t' Y
温太医火了后,走到哪儿都有人找张晓龙把脉。
/ J7 m* w1 `, L8 E- m/ d C9 p3 p
0 b7 l' l6 Q2 A& Z! z H这样疯狂的赞誉,若扑向任何一个年轻人,或许都会令其暂时迷途,但张晓龙不同。此前的三十七年,他都在真实、清醒地活着,没有靠山,没有资本,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当老师,到成为一名演员,他都只是靠自己,靠像推销一件商品一样为自己赢得一次次机会。只有将脚下的每一步都踩得扎扎实实,他才得以安心。
, f7 n! o- f) T# \$ R1 v3 N3 P7 Y9 c2 F. b C: A9 k g
《甄嬛传》最火的时候,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影迷都曾飞到北京来为张晓龙庆生,他却像家长一样在现场谆谆教诲:“温太医在清朝,张晓龙在北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你们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生活啊。”% |/ K* [; l6 S
( v1 }" j) s% R6 V& j& t
现在的年轻人,比当年难多了% v8 R: C8 ?4 T: }
0 h D* p6 u) U: V$ e《甄嬛传》带来的“变化”,还是不可阻挡地发生着。- `' c/ g1 Y5 d4 |; p5 X
t( v/ D2 O8 y1 n
原来张晓龙客串一部戏,赚一千块钱,在北京生活得也算有滋有味。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钱赚得多了,却变得不如以前够花了。有了知名度后,张晓龙也主动背负了很多社会责任,他想尽所能多帮助社会上的一些人……; }$ ^8 o9 X3 N, h6 o
3 M& W$ i3 u1 ^/ T" m+ G5 i5 f/ A% e
四年间,张晓龙拍了七部戏,绝大多数都是男主角。拍戏空隙,他还要在中戏任教,为《琅琊榜》《如懿传》等多部作品担任幕后礼学指导。, _. r' }( D* j0 W" L8 Z
; R8 K7 a; I( n* C# g; ?, q1 i v
与此同时,他也从三个身份,三个不同的领域,切身经历着影视圈从蛰伏,到繁荣、浮躁的发展变幻。
& i+ P3 n2 L4 O6 ~5 A5 s) h% W) F- z$ q8 O" U
《甄嬛传》前,张晓龙已经做了近十年的礼学指导,包括电视剧《大秦帝国》、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孔子》等多部优秀作品。但彼时,礼学指导仍是最“可有可无”的职位——大部分时候,驻组数日,报酬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红包,接一部戏不仅养活不了自己,经常还得搭钱进去。直到《甄嬛传》开启了国产古装剧批量生产的浪潮,张晓龙也时常在宣传中向观众科普祭祀、婚礼、葬礼、仪仗等礼学知识,礼学指导一夜间从“可有可无”变得“供不应求”。
% P; q- Q, I( x, U- i* V
! a, I3 m, |+ ?9 p$ `0 I“后来的戏,都想做到《甄嬛传》一样行为有度,举止有礼。所以我们(礼学指导)的戏约就越来越多。但需求量太大了,有人听了我的课,也出去做礼学指导,变得良莠不齐。剧组也开始放水,反正我有礼学指导了,给导演一个交代,拿点儿钱就解决了,既省钱又完成了任务。”张晓龙有些无奈。
! T* A; |0 R* y) u+ z9 h& n1 j6 i* l+ G1 p, d5 F2 H
资本的注入,让市场环境迅速变换一番光景,不少老演员也被迫改变了稳扎稳打的工作节奏;但另一方面,张晓龙担任教师二十余年,迎来送往莘莘学子,他更担心的是那些怀揣梦想,刚刚迈入影视圈的年轻演员们,一进入社会,就被市场的繁华泡沫裹挟、吞噬。: ]+ F1 [1 T& M3 |) ^ Z# A1 ]
! |% L# k, p' E% i' x8 v- C
“他们比我们那时候要难多了。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四年时间很长。现在大学生的四年,却一晃而过。”每当张晓龙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急于求成,在朋友圈表达焦虑;看到很多剧组一开机就想着杀青,马不停蹄地赶工,他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一个外星球,把地球的时间都拨快了?
0 G" k. i$ h" h- \. E* ]7 ^& H# \! ~: F
2016年后,四十不惑的张晓龙开始学着取舍,适时放缓前进的步调;每年只拍一到两部戏,不一定是男主角,但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角色。“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美好。我前五年还在演富二代、高富帅,现在也有类似的剧本找到我,但我不会演。这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了。”
1 Q$ m% s3 m3 f: ~
$ ?: g2 \# e0 M% C+ Y1 V/ P( |" K4 @- X! f& w' r+ K6 u
1 o) d* D& D" u( b% e这些年,张晓龙参加了不少像《舞千年》这样的节目,就是想通过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式,宣传国风、历史。4 L/ a) m1 F+ i) X; x
0 y1 a3 C% I. v2 l- ~
其余时间,他选择多做一些让自己感到美好的事。例如,为《如懿传》《延禧攻略》等古装剧担任礼学指导;受邀前往北京大学、美国大学孔子学院、美国莱斯大学等高校举办礼学讲座,让更多普通人了解何为“行为有度,举止有礼”。在综艺《舞千年》《登场了!洛阳》《典籍里的中国》中,他以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式,宣传国风、历史、礼学、民族舞,让传统文化在足够的美学高度上去分享、传递和传承……
* M% N$ {+ x7 V8 s( T+ o) Q
* \) H9 |+ x- b& E% v- k即便在《追光吧!》这样的真人秀舞台,张晓龙也没有选择唱歌或表演,而是邀请到西安知名民乐团,一身唐服加身,表演了民族舞蹈和民族打击乐大鼓。这在强调“燃”和“回忆杀”的舞台上,并不占优势,但这却是张晓龙最满意、最想做的表演。
- p! f" \' U, g# `5 i2 d8 N' u& u. b- p3 ], x# B4 Y
如今,张晓龙的时间依旧被排得满满当当,虽然这并非外界认知的“忙碌”,但却使他内心更为充盈。“与其说感到(年轻人带来的)危机,不如去填充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更有用的人。你只要有用了,自然就会有工作找到你;即使工作少了,你对你的家庭仍是独一无二的。当有些人产生了焦虑,或者没有工作的时候,与其坐在那里自怨自艾,还不如把自己填充得更丰满一些。”张晓龙不断提醒自己。
! h1 Q" v7 n) d" o9 }3 {$ [) Q3 x% h& ^2 W0 h/ n ?4 v. a+ X. F B
对 话
3 q' A9 o. r" M/ ]! K! Q0 j
% H6 m' W- B, @! S8 H年轻演员的浮躁,是整个社会造成的1 |, \6 W1 p& B7 {+ F
$ t6 I; S2 b5 `; j
新京报:课堂上你是一个比较严格的老师,还是很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
, o3 d1 p5 d. W2 A- J. o" u. d1 |
张晓龙:没有经验的时候,有的时候会严厉,但有了经验后,我觉得得用魅力讲课。你教的东西有用,他自然就想学,不用你逼着他。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兴趣化。7 j+ L" p# X o8 _+ D/ e5 G
0 l- ?" R2 [2 I# V) v, ]
我记得当时李光洁、陈思诚他们班的班主任王丽娜老师,是我们系的副主任。她去看了一节我的课,当时教的是张歆艺他们班。她说,晓龙老师的课就做到了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因材施教。因为我们班里,包括张歆艺还有几个学生是学过舞蹈的,专业特别好,但也有完全没学过的,还有出于兴趣学过的。所以我一堂课要教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我当老师的时候,应该还是一个非常努力、比较动脑的老师吧(笑)。
" ]2 c) R( w% u9 X- _' A& g" r" i1 z) X/ `" V t
新京报:礼学指导在剧组中大概是如何工作的?
+ I$ m ]+ H3 M
2 W; F' y! \0 P& q0 I张晓龙:我们礼学指导团队每天又要教群众演员,又要教临时演员,还要指导主演的礼节、仪态。要跟道具组说,出行仪仗是8台大轿还是16台,仪仗有牛或者象吗?包括《如懿传》中的木兰秋狝,我们怎么找到这幅画(《木兰秋狝图》)?怎么去参考画中关于礼节和仪态以外的东西?7 K2 N5 q0 B( P% ~% G
/ X7 W: @ s7 {# K+ r全组越相信你,工作就越繁杂。但有些不专业的人,可能光教磕头作揖还教错。这个东西真的是要交叉学科,要懂表演,要有导演思维,又要懂形体,还要有示范能力,所以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 }9 S1 H; z ~7 b" f v% H
, g( E, m& H& I# }. `! q
$ U* f- G% j" k$ j6 ]4 l
7 D8 ` u. j& v+ }8 T/ {$ B做了二十多年的中戏老师,张晓龙觉得,如今年轻人的浮躁是整个社会造成的。
: |! F! p* {! ]- m
0 I& _+ B8 s. j. Q. D. P新京报: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在形体表演中都存在不过关的现象,你在中戏担任了二十余年的形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学生的浮躁吗?
! _) M( @" S2 i Y3 v
- u/ g! K$ E2 T* _* J% V$ L- ]张晓龙:我觉得(浮躁)是整个社会带给他们的。现在的年轻演员,不知道以前演员是什么样,只知道现在特别红的演员一出来,就有七八个人围着;导演讲戏的时候,都要先跟经纪人讲,经纪人再跟他们讲。但这怎么可能达到效果?还是现在整个创作氛围都不一样了。" j# R) L4 q9 I$ b: r
" m2 _4 O1 |: O. k其实,你不能完全怨学生。谁想这样呢?都是周边人把他们围着抬起来的,抬到他们觉得,好像我就得这样,就得板着脸,就不能跟别人打招呼。确实无奈,这也是我为什么现在不当老师的原因,我已经从中戏调出来了。整个独生子女这一代,很多人总是告诉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不用去干任何事情。这些年都养尊处优过来的,突然一下想让他们去关心别人,是有难度的。
% }, I R2 b3 S8 \4 Y: s5 N( ]0 i) Z# H6 g7 V
但我觉得社会在变迁,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好。说实话,我们也总看到很多年轻演员非常敬业。你感觉他们好像是一个流量明星,但你要把他们光着膀子扔在大雪地里,他们该去也能去。还是想演好戏的。$ l# a' j: Z6 Y
$ Z: w' {- p* w( E
新京报资深记者 张赫
' t5 f C( P0 d& u) c V; h1 E0 H) R+ K; Z0 x- @, R0 b$ X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赵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