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有部分客户想要将收银系统的显示画面、客房系统的的电脑画面、工控电脑的操作画面等一些列显示器的画面对接到录像机中,又或者是一些不太兼容的摄像机,例如链接wifi的摄像机接入录像机,进行录像,便于后期追溯。
针对上述问题,小编查阅一些资料,以及结合自身的一些实战经验,最终总结如下,满满的干货哦!!!
首先回答一下开篇的问题,总共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花钱购买视频采集器:这也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电脑主机的高清信号先输出给采集器,采集器兵分两路,一路直接输出至显示器,另一路再编码输出给录像机,适合技术小白。
[狗头]第二个办法是不需要花钱的:适合有些技术基础和动手能力的,需要采集显示器画面的,在电脑上安装一个采集推流软件“OBS”,通过rtsp协议,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将采集的画面推流给录像机,而采用wifi链接的摄像机,例如:萤*云等摄像机,没有web界面的,无法使用onvif协议的,也可以使用rtsp协议接入录像机
取流地址:rtsp://admin:password@192.168.1.64:554/h264/ch1/main/av_stream
以康子为例(萤*云同理),账号:admin,密码:123456,IP:192.168.64其地址为:
rtsp://admin:123456@192.168.1.64:554/h264/ch1/main/av_stream
依次为用户名:密码:IP地址:端口号:编码格式:通道号:主子码流(注:该地址不能直接在PC 浏览器打开播放,需要安装取流软件取流才能播放,例如:VLC )
具体操作如图:自定义协议-添加路径
那么小编接下来就嚼碎了,给大家分享下它的工作过程[狗头]
一、RTSP是什么?监控系统的“对话翻译官”
如果把摄像头比作会说话的“目击者”,RTSP就是帮它和手机/电脑沟通的“翻译官”。它主要做三件事:
1. 打招呼:设备连接时确认双方能“听懂彼此的语言”
2. 下指令:告诉摄像头“开始说话”“暂停”“快进到5分钟前”
3. 管流程:确保视频像接力赛一样稳定传输,不掉队不卡顿
和常见协议的区别:
HTTP协议:像网购下单,一次请求一个包裹(视频需完全下载才能看)
RTSP协议:像打电话,双方保持连接实时沟通(视频边传边看)
RTMP协议:像电视直播,主要用于上传视频到平台(主播推流用)
二、工作原理:一场精心安排的“视频接力赛”
以超市监控为例,当你在手机查看收银台画面时:
1. 找设备
手机先通过网络扫描(类似喊“有人吗?”)找到摄像头位置
现实场景:工程师输入类似`rtsp://摄像头IP地址`的链接
2. 对暗号
摄像头验证账号密码(如`admin:12345`),确认是“自己人”
3. 选模式
双方商量用哪种“说话方式”:
分辨率选720P还是1080P?
用H.264还是H.265编码?
(就像选择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沟通)
4. 传视频
摄像头把画面拆分成无数个小包裹(RTP协议),按顺序发出
手机会实时检查包裹完整性(RTCP协议),发现丢包立即要求重发
5. 控流程
点暂停:RTSP发送“暂停发货”指令
点回放:RTSP说“请重发3分20秒的包裹”
点关闭:双方礼貌道别(TEARDOWN指令)
三、常见问题解答
Q1:所有摄像头都支持RTSP吗?
A1:主流品牌(海康、大华)均支持
部分家用摄像头为省成本会阉割此功能
Q2:手机能直接播放RTSP流吗?
A2:安卓需安装VLC等播放器
苹果需通过第三方APP中转
Q3:遇到画面卡顿怎么办?
1. 查网络:ping摄像头IP看是否丢包
2. 降画质:把1080P改为720P
3. 换协议:尝试HTTP-FLV等替代方案
四、未来趋势:老协议的新生命
即便在智能时代,RTSP依然不可替代:
与AI结合:直接分析视频流(如戴口罩识别)
上云改造:通过网关转换成Web可用的格式
5G升级:借助高速网络传输4K超清流
某智慧工地案例:
旧系统:RTSP直连,50个摄像头就卡顿
新方案:RTSP→云端转码→HLS分发,同时支持500人查看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小编的话可以点个关注或评论交流[比心][比心][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