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金币 元
银币 角
铜币 分
诚信币 金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回帖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个人主页
已绑定手机
|
(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王凌涛、梁艺)
行业科普
LED的定义及产业链
LED的定义: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时,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发生复合引起光子发射从而产生光。不同材料制成的 LED 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形成不同的颜色(GaA用于红黄光,GaN用于蓝绿光)。
LED产业链:上游为LED芯片,中游为LED封装,下游为LED应用。 LED芯片:LED器件的核心组件,其主要功能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 。LED封装:将外引线连接至 LED 芯片电极,形成 LED 器件的环节。LED下游应用:利用 LED 器件制成面向终端用户的 LED应用产品,主要应用有照明,背光和直显。
miniLED的主要应用:直显和背光
miniLED背光:LCD主要依靠LED灯带的背光源发光,miniLED背光是将miniLED芯片作为LCD背光的灯板光源使用。优势:引领LCD技术持续升级,提升LCD的显示效果,miniLED背光技术受益于背光层的灯珠数量增加,分区数量也进一步提升,能够对像素更加精细化的控制,改善传统LCD显示对比度低、功耗高等问题ü 主要应用场景:中大尺寸的电视、显示器、车载显示屏、笔电&平板。 miniLED直显:直接用RGB miniLED芯片组成显示像素 。 优势:可进行任意大小的无缝拼接;显示效果佳,有超高密度的像素元,增强HDR性能和分辨率,满足高品位需求;满足较近的观看距离 。主要应用场景:100寸以上的大屏显示场景,传统LED显示屏主要应用于户外大屏,miniLED直显凭借性能优势可应用于室内场景,替代DLP、LCD拼接屏市场,如G端安防指挥监控,B端高端会议场景,C端大尺寸家庭影院和电视等。
需求分析
miniLED直显是消费电子中少数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细分板块
在过去2年宏观环境不利的背景下,多数电子消费终端(如手机、笔电等)出货量出现明显下滑,但是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规模仍然实现了正向增长,考虑到显示屏价格的下降对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有所拖累,小间距LED显示屏出货面积的增长更快,中国大陆小间距LED出货面积22年/23年分别同比增长17.1%/20% 。根据Trendforce预测,21-26年全球微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CAGR达36%,小间距LED显示屏CAGR达19%。
miniLED芯片成本不断下降,进入商业甜蜜期
miniLED已进入商用甜蜜期:芯片成本是miniLED直显屏的重要成本之一,技术成熟和良率的不断提升推动miniLED芯片成本的不断下行,2023年miniLED RGB芯片价格约为7元/千组,仅为2019年价格的16%左右,miniLED芯片成本的大幅下降会带动miniLED直显屏价格下降。 miniLED芯片价格也将与应用市场规模形成良好的正反馈机制,价格下降促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增加进一步推动价格持续下降。
miniLED直显应用快速成长——过去以专显市场为主
过去miniLED直显主要应用于高端市场,尤其是对性能要求高且客户价格不敏感的专业显示领域,如安防、智慧城市、指挥调度中心等G端场景。随着miniLED直显屏价格的下降,其也将以更出色的性能进一步替代如DLP拼接墙等市场。
miniLED直显应用快速成长——商显市场渗透率正在大幅提升
miniLED直显屏显示效果优质,能够满足高端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应用场景迅速增加,商显市场渗透率正在大幅提升,在企业会议、企业展厅、商场室内广告、地铁广告、体育赛事等等场景能够更加频繁看见miniLED直显屏的身影。
miniLED直显应用快速成长——广阔的消费级市场大规模应用在即
100寸以上的高端消费级显示场景中,液晶电视会受限于大尺寸面板的生产良率和切割效率,OLED同样由于蒸镀工艺大尺寸化后难度更高、成品率更低,成本难以实现下降,因此过往100寸以上的显示市场中,显示效果较为一般的投影仪和液晶拼接屏占据主导地位。 miniLED直显屏在显示效果上能够明显优于其他显示技术,所以三星、LG等品牌也一直在孵育高端mini led直显电视市场,如三星推出的The Wall系列,LG的Magnit系列等。
尽管miniLED直显电视在显示效果 上明显更优,但是过去由于价格过 高出货量较低,仍处于市场培育期, 例如三星110寸的The wall售价超过 100万元,LG 136寸的Magnit售价 超过200万元。 但是在兆驰等企业推动之下, miniLED直显电视的成本正在大幅 降低,兆驰108/135/162吋4K电视 整机平均价格可实现人民币10万元 左右,与LG、三星百万元级别的 miniLED直显电视形成强烈的对比。 受益于成本不断下滑,miniLED直 显电视将会以其出色的显示性能打 开市场空间,在2C端100寸以上的 显示市场逐渐渗透,广阔的消费级市 场大规模应用在即。
替代品分析Partone 各显示技术对比M
各显示技术对比:mini/microLED是当下业内认可的终极显示技术
LCD的问题在于显示效果受限:LCD无法显示真正意义上的纯黑色,画面对比度低,色域覆盖广度小,图像失真。OLED是自发光技术,尽管相较于LCD,能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广泛的色域范围、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功耗,但OLED的问题在于由于是有机物发光,寿命短颜色容易老化,而且烧屏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只适合于应用于移动终端。 mini/microLED在各方面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技术:由于micro/mini LED可以控制每个像素点的开关和亮度,对比度、亮度、色域指标都大幅提升,因此图像的还原度也是所有产品中最高的佼佼者。同时,由于micro/mini LED采用无机材料发光,能够很好解决OLED寿命短和亮度低问题。
microLED和miniLED目前正在从小尺寸和大尺寸两个方向渗透当下主要的显示技术
Micro-LED作为一个新兴技术,成本高于LCD和OLED;在未来3-4年,Micro-LED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消费级的市场:大尺寸电视、智能手表、AR/VR 。 在100寸以上的2C以及2B/2G市场,miniLED直显已经完全统治:相较于其他显示技术,miniLED直显亮度和对比度更高,且使用寿命更长。 在3寸以下小尺寸显示方面,microLED渗透AMOLED的市场:小尺寸显示对观看距离要求非常近,并常应用于移动终端,对显示效果和功耗要求较高,microLED的智能手表在日光下可读,电池使用寿命更长;microLED的AR/VR能够做到亮度更高,体积更小。在3-99寸显示方面,miniLED以背光应用加强扩1 10 100 大在传统LCD和OLED市场里的ASP侵蚀。
技术路径:SMD&COB
LED显示屏两大封装工艺:COB&SMD
SMD 封装是将支架、晶片、引线等材料封装成不同规格的灯珠,再用高速贴片机以高温回流焊将灯珠焊接在PCB板上形成LED显示模组,SMD的生产工艺需要经过固晶、焊线、点胶、烘烤、冲压、分光分色、编带、贴片等环节。 COB工艺生产流程较为简单,COB封装是将 LED 芯片直接绑定在带驱动电路的 PCB 板上,再用封装胶对LED芯片进行包封形成COB单元板。
倒装COB相较于同规格正装SMD产品在性能上有鲜明优势
COB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COB无需焊线,正装SMD则需要打线,打线就容易涉及到短路问题,特别是间距小的时候,因此COB的失效率更低,SMD易产生“毛毛虫”现象 。显示效果上,COB具备视角更大、对比度更高、颗粒感更弱的优势:SMD是点光源成像,近看时像素点明显;而COB是集成式封装,面光源成像,表面光滑平整,视角宽、色域广、面发光不刺眼 。 防护性能上,COB防划防碰撞且更易清洁:SMD灯珠焊盘面积太小,回流焊后容易发生虚焊,搬运、安装、使用中的磕碰极易损坏灯珠。COB是将LED芯片封装在PCB板的凹形灯位内,封装胶与PCB板具有坚固的结合力。
COB模组价格快速下滑,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过去COB直通良率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规模小:由于COB是集成式封装,在固晶时非常严谨,需要确保大量发光芯片全是良品,不存在低亮、暗亮、不亮的状态。这就导致COB直通良率非常低,生产成本高,例如P1.25间距产品倒装COB和正装SMD价格差距在50%以上,22年COB的市场规模约在15~20亿元(根据DISCIEN测算)。 以兆驰为代表的企业解决了COB直通良率低问题,COB模组价格快速降低:COB P1.2模组价格从2021年的3.5-4万元/平米降低到2023年的约1.4万元/平米,价格降幅在60%以上。 2023年COB增速亮眼,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23年COB首次出现销量增速超150%,销额增速也达近100%,达35.7亿元,已占整体小间距市场的17.2%(22年约占10%)。
价值链及竞争格局分析
miniLED直显产业链
SMD产业链:上游为RGB LED芯片,中游为LED封装,大多数下游的渠道/品牌商将模组制造和终端销售合二为一,下游厂商采用SMT工艺将封装好的RGB灯珠焊接在PCB板上形成LED显示灯板,再将灯板与主板、电源板、结构箱体、PCB基板等进行装配形成显示模组,之后依靠自身的销售渠道向政府、企业等客户销售,并提供后续维修安装等服务,也有部分综合性的品牌商在模组制造环节上会找其他厂商进行代工,做轻资产的生意。 COB产业链:COB面板厂直接将RGB LED芯片进行封装形成COB灯板,再装配形成显示模组,之后COB面板厂再将显示模组销售给原先的下游显示屏厂商/品牌商,由下游厂商完成后续的终端销售等工作,当然部分有实力的下游厂商也可自建COB产线。
COB模组制造:垂直一体化布局和规模优势是关键
COB模组生产制造环节相较于SMD难度大幅增加:SMD产业链中,整个显示模组的生产制造技术成熟,各生产环节壁垒较为一般,但对于COB来说,如何提升直通良率、降低生产成本是行业难题 。垂直一体化布局:上游芯片资源在供应链中十分重要,芯片作为LED显示屏最主要成本所在,缩减芯片尺寸能够降低成本,例如兆驰目前量产的miniRGB芯片最小到0306/0206,但是芯片缩小会对固晶精度和PCB精度要求越高,这不仅要求上游半导体厂需要提升工艺,COB封装厂也要进行工艺调整,上下游紧密配合才能做到高良率低成本,此外全产业链布局也能够做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投入、减少备库需求,提高运转效率;规模优势:大规模的产能布局一方面可以对上游设备等形成一定议价权,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也可摊薄固定生产成本。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