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金币 元
银币 角
铜币 分
诚信币 金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回帖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个人主页
|
; W1 i3 \' M7 a3 c1 N9 a5 H) h. \1 i
瓦轴集团有一台从德国引进的2.5米数控立磨,性能可谓世界顶尖,国内也只有几台,用于加工高精密部件。去年,因故障“罢工”后,公司多方招标,请国内外机床专家前来诊断“病因”。在电气维修岗位工作了近40年的“老兵”仲双宏等组成攻关小组,对这台数控立磨进行“极限挑战”,用了半年时间圆满解决了让国外机床专家都打怵的难题。
+ s2 ~" s5 F' L) ?* v: a3 j% {! ^; N5 X8 K2 U6 J2 ^4 k
国内维修费用250万元,且不能保证完全恢复加工精度;德国原机床制造厂家报价180万元起步,后续费用不确定,且诊断后一拖再拖,迟迟不能给出维修方案、定下维修日期。“我们有能力维修,让设备尽快开动!”在电气维修岗位工作了近40年的“老兵”仲双宏和那馥、张家雁等组成攻关小组,对这台数控立磨进行“极限挑战”。他们用了半年时间圆满解决了这个难题。经检验,其加工精度、尺寸精度、角度及表面粗糙度等都达到了原先标准,且整个维修费用仅50万元左右。
. G3 Q+ S! x+ t) M% u W2 n
7 B1 F7 j/ M( q; C5 b! l1 i7 O: \* V从1979年入厂开始,仲双宏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设备维修工作。瓦轴集团每次进口设备的引进、调试和维修,他大都参与其中,还曾多次出国进行设备维修,与数控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8 c, ^ Y- L" N0 i5 J
' U% ]( F# U0 P! u* u/ ^7 z
仲双宏特别擅长对大精关引进设备、数控设备等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绝活应用国内技术对引进设备进行国产化改造,被誉为“洋设备的主治医”。他先后改造设备120多台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10多项,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瓦轴集团曾引进多台法国数控立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数控设备。由于是新开发的机床,在机械、电控、软件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调试和应用技术又垄断在外方手里,只能由外方开发改进,企业生产处处受制于人。仲双宏和徒弟那馥等人在与外商协商后,利用数控立磨特殊界面窗口,完成了众多新产品磨削加工软件的开发,并对电控部位不断改进,快速完成设备调试,解决了企业生产的瓶颈。
" K( P/ {7 D8 M+ k7 n, M0 {% _1 ~( H2 m
法国工程师来瓦轴对设备进行磨削加工软件更新和整改,看了仲双宏、那馥开发的磨削加工软件和设备改进情况,感到非常吃惊,并借鉴应用到他们的设备生产之中。这些年,仲双宏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对引进法国2米数控立磨设备进行国产化改造,节约资金50多万元;对德国SAV电动磁盘和充退磁控制装置国产化改造,节约引进资金40多万元;对某规格德国立车进行改造,成为即能实现数控磨削加工又能车削加工的车磨两用机床;成功攻克法国1.25米数控立磨精度调整、德国3米数控高速铣齿(滚齿)机维修、德国6米数控卧式滚道淬火机床维修、德国爱西林棍棒炉生产线维修等难题。前不久,瓦轴集团一台从瑞士引进的数控立磨一启动就发生“飞车”现象,仲双宏带领团队成员连轴儿转了20多天,将设备内所有相关原件、编码一一排查,终于找到了“飞车”原因,圆满解决了问题。
* q R u8 q& E9 j* V
* W3 u& ]/ _- y6 ^" d( |6 D% P+ a对此,仲双宏说:“随着瓦轴集团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面对上百台引进数控设备,面对智能化、界面化和所有轴承类型全工序磨削加工的软件包,我感到有限的知识很难胜任对这些尖端设备的维修、编程和改造,还好我身边有那馥、张家雁等优秀员工,他们与我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进步提高。”40年始终坚持对“数控电气”的研究,维修各类高端设备千余台,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仲双宏坚定地说:“电气设备维修就是我的舞台,而保证瓦轴集团高精度设备电路系统高效运转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赵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