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q.cc|舞台工程,驴友资源,业余无线电技术人的网站

 找回密码
 免费加入业余无线电家园网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42|回复: 1

文化观察|从文创到演出,文博热何以持续“破圈”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2-8-29 12: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关注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考古盲盒”卖到脱销,三星堆文物“上新”成“顶流”,《国家宝藏》“圈粉”无数,“唐宫小姐姐”火遍全网,《只此青绿》惊艳刷屏……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回顾近年来掀起的“文博热”,从文创产品到舞蹈诗剧,博物馆文物不断以各种形式“破圈”,成为亮眼的文化现象。

持续展现国宝魅力,源于博物馆创新活力的提升。自2015年《博物馆条例》实施以来,博物馆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文物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成为文博人的共识。

深挖内涵,让文物“潮”起来。文博人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用文创产品建立与公众之间的连接,让古老的文物重焕生机。

文创热度多年不减,博物馆等文化资源成了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故宫日历》、乾隆表情包等文博IP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考古+盲盒”的概念让博物馆文创迸出新火花。正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所说,“我们最大的底气还是源自于文化自信。文物本身就属于那个时代的‘顶流’,它们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也值得我们一品再品。”

创新表达,让文物“活”起来。近年来,博物馆创新“打开方式”,变身“创新乐园”,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惊喜,让不少观众惊呼“震撼”。

《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舞台,“国宝守护人”通过“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历史文化之门;《唐宫夜宴》和《只此青绿》通过跨界合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寻找到一条新路径。彩绘陶俑从博物馆里走出来,幻化成鲜活生动的唐宫少女,“青绿”的意象也从《千里江山图》中提炼而出,以诗意舞步引人入胜……《唐宫夜宴》《只此青绿》将文物的丰厚意蕴进行艺术性转化,探寻和提炼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为观众带来文博与艺术的视听盛宴。

科技赋能,让文物“动”起来。新技术加深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大家都能更便捷“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的生活。

在AI(人工智能)、AR(沉浸式体验)、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科技的加持下,博物馆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玩法成为“标配”,传统和时尚融合不悖。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沉睡”千年的历史文物被“唤醒”,让厚重的历史文化能够穿越时空,古今对话变得真实可感。与此同时,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也十分活跃,去年众网友围观三星堆挖掘现场,在直播和弹幕的加持下,黄金面具、鸟型金饰片“圈粉”无数;“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足不出户便可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文博热持续“破圈”,延续了文物的生命力,汇聚了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充分释放了“博物馆的力量”。未来,博物馆将为大众带来哪些新体验?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22-8-29 12: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扫码关注
[赞][赞][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程序

小程序扫码登陆

QQ|手机app下载|中视遐迩(北京)版权所有|手机版|小黑屋|服务号|您好CQ!门户! ( 京ICP备15023877号-4 )

GMT+8, 2025-5-6 23:31 , Processed in 0.09734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